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区区一万来字,却被称为“红色中华第一书”。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执笔完成的《共产党宣言》在英国伦敦出版。1920年春天,中国青年知识分子陈望道一边苦译,一边感受着非常甜的“真理的味道”。当年8月,《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这本书高18.1厘米,宽12.4厘米,共56页,封面印有马克思的照片。问世时,它有两个版本:8月出版的首版共印1000册,封面为红色,由于排版疏忽,封面书名错印成“共党产宣言”。一个月后,小册子再版,书名更正,封面改为蓝色。
小册子问世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重要的铸魂作用。
目前,首版红色封面的《共产党宣言》在全国仅发现12本,上海存有5本。一红一蓝两个版本,均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的国家一级文物。
一百多年来,小册子中的真理养分滋养中国大地,不断结出甘甜果实。
有人为守护它,舍生忘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张静泉将包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一批党的文件和书刊带回宁波老家保护起来,自己悄悄返回上海。几番忖度,张静泉的父亲张爵谦编了个“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将文件密藏进张静泉衣冠冢。新中国成立后,年事已高的张爵谦仍然等不到儿子的消息,便将衣冠冢内文件取出,嘱托三子张静茂将其上交党组织。
有人为理解它,反复研读——1936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就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
有人为实践它,飞扬青春——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一支名为“星火”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不断讲解宣言故事、实践宣言精神。2020年,党的99周岁生日到来之际,他们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参加志愿讲解服务的经历和体会,表达新时代青年学子做《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的信心与决心。
不久,总书记的回信到了,大家欢腾雀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现在,你们积极宣讲老校长陈望道同志追寻真理的故事,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希望你们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