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鱼皮鼓吗?
作为青岛沿海地区最古老的民间优秀文化曲牌
鱼皮鼓已经传承了几百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口耳相传的鱼皮鼓曲牌渐渐失传如今独特的鱼皮鼓声在胶州湾畔再次响起
在青岛城阳区红岛街道西南隅的宿流社区
一支由当地渔民组成的鱼皮鼓表演团队
将这一古老的鼓声再次奏响
《我们的网红村》系列短视频
由中共青岛市委网信办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
向海而歌的渔号子
城阳区红岛街道宿流社区
宿流社区现有居民4000多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渔民都会制作鱼皮鼓。
关于鱼皮鼓的历史,可追溯到几百年前。
在当时的海岛生活中,少有可供娱乐和表演的器具,为满足日常娱乐活动的需求,聪明的渔民就地取材,将加工后的鱼皮蒙在各种能发出声音的捕鱼工具上,制作成特色乐器,进行演奏,表达渔民生活的喜怒哀乐。
制作一个完整的鱼皮鼓,需要十二道工序,从选鱼皮开始,想要找到一张合适的鱼皮,只能耐心等待;鱼皮选好了,才能开始后续的剥皮、腌制、上皮、加工、修饰、晾晒等步骤,从选好鱼皮,到制作完成的鱼皮鼓登上舞台,至少需要半月有余。
在时代的浪潮中,鱼皮鼓曾一度濒临失传,为了传承这一青岛特有的民间艺术曲牌,红岛街道宿流社区的李知林,退休后开始着手鱼皮鼓的复原和创作,他的这一行为也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印象中,父亲就会做鱼皮鼓,他制作的画面一直深深烙刻在我的脑海中,退休后正好有了大把的时间,就当了一名文化志愿者,希望能把鱼皮鼓这种优秀的艺术曲牌发扬光大。”李知林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红岛人,李知林对于鱼皮鼓文化的研究寄予了深厚的感情,从2015年到现在,他不断研究鱼皮鼓曲牌的文化与历史,创作出《渔鼓唤醒500年》、《渔家四季发大财》、《最早的红岛人》等一系列鱼皮鼓曲牌,他希望这些曲牌既能展现新时代下红岛渔民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又能呼吁人们保护和传承地域传统非物质文化。
李知林还历时一年,打造了一支鱼皮鼓表演队伍,并频频登台演出。
表演队伍中的成员皆是宿流社区当地的居民,年龄跨度从20岁到60岁,涵盖老中青三代,对于这个组合,李知林有着自己的打算:“年纪大一点的渔民能后表现出鱼皮鼓原生态的那个味儿;中年队员大部分都有渔民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合上拍;年轻人的加入,既能给鱼皮鼓加入新鲜血液,又能让鱼皮鼓更好的传承下去。”
鱼皮鼓的演奏形式和表演形式都很特别,看似简单,实则难度很大。团队中的徐金萍曾是民族舞、现代舞的表演者,熟悉舞蹈编排的她刚加入队伍的时候,也直呼很难:“表演鱼皮鼓得放得开,看起来动作都很随意,其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你得充分了解以前的历史,倾注感情,才能感染到观众。”
如今,这支特殊的鱼皮鼓表演队伍每年都要演出20多场,频频亮相于青岛市的重大活动现场,鱼皮鼓曲牌已然成为了宿流社区名副其实的文化名片。
除了鱼皮鼓曲牌,宿流社区还于棚户改造之前,在政府的支持下建了渔岛记忆博物馆,馆内共收集藏品两千多件,大部分都是社区居民捐赠的渔岛老物件,全面展示了宿流社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不同时期的发展面貌。
曾经的传统小渔村,在文化艺术的沁润下,散发出越来越蓬勃的活力。
来源:青岛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