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青岛市15个攻势质询答辩进入第三天,由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鲁明主持的5场答辩接续举行。其中与另外14个攻势联系密切,堪称攻势“枢纽”的“双招双引”攻势质询答辩,为我们勾勒出了过去一年“双招双引”这个发展主战场的战绩和潜力。
对一个地区来讲,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动能转换的快慢、财政收入的丰欠、就业岗位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招双引”快不快、好不好。因此,“双招双引”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涉及到经济工作的全链条,是全局性的。
“双招双引”抓得好不好,说到底取决于落实得怎么样。
“双招双引”攻势质询答辩上的透露的种种信息让人看到,青岛发展的动力已经转换趋强,面对即将到来的拐点,北方第三城要把“落实”做实。
01
青岛的发展动能在转变
高质量的发展来自高质量的经济结构,高质量的经济结构需要高质量的项目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在于引进新的发展要素,靠新经济项目更新产业结构,靠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更新替代传统产业动能。而“双招双引”的目的,就在于引进更新项目、人才、技术、模式等新发展要素。
在青岛,“双招双引”是顶格推进的“一把手”工程。这也是青岛尊重企业家的题中之义。据统计,2020年,青岛市一级领导对接企业2138次,其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外出走访了包括诚通集团、复兴集团、埃森哲等在内的500强和领军企业67家,两年累计外出招商项目208个,已签约158个,签约项目已开工55个,开工率34.8%。
通过顶格推进,2020年下半年就有8个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20个中国500强及领军项目落地青岛。估值10亿美元的每日优鲜总部落地青岛,从洽谈到正式签约仅用150天。新设立外资企业882家,引进总投资过亿美元的大项目74个,过千万美元的项目301个,新增华润、风电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5个。签约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342个,计划总投资7427亿元,其中已注册253个,注册率74%,开工运营137个,开工运营率40%。
“以企招企、以商招商”是覆盖面更广、响应速度更快、瞄准定位更精准的市场化招商模式,也是青岛“双招双引”新打法的主要发力点。
2020年,青岛新增备案社会招商中介机构97家,引进项目1500多个。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例如,华夏基石作为招商平台,依托青岛打造上市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和中小企业成长孵化器,4个月内就引进5家头部企业、上市公司,注册企业12家;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致力于打造“青岛智谷”,已吸引注册12家企业;创业黑马集团建设独角兽加速基地,注册企业67家,其中准独角兽区域总部企业4家。
目前,青岛根据重点发展的13条产业链,按照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集群培育和短板补齐等需求,在各区市建立重点产业链、项目库和产业招商电子地图,储备在谈项目500余个。
在反思青岛为何在发展中落后时,产业结构落后是被提及最多的领域。目前,青岛已引进的这些项目,都是具备成长性、引领性、渗透性、融合性的轻资产项目。它们在改变着青岛的经济结构,同时通过与其他传统产业融合渗透,也在改变着青岛经济的增长方式。
改变正在发生,动能正在转变。这些项目进入落实阶段会有一定成长周期,进入爆发阶段,青岛的经济爆发期必将如期而至。新旧动能转换的拐点抑或指日可期。
02
人才在向青岛聚集
留住人才的根源在于为人才提供施展的舞台。当经济结构开始转变优化,新兴产业开始聚集发展时,人才招引的相关政策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作为“双招双引”攻势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吸引到青岛来,也是聚力攻坚的主阵地之一。
2020年,青岛共引进集聚各类人才25.41万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230万人,同比增长10.6%。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0.27%,同比提高两个百分点,在青高层次人才占全省的1/3,高端外籍人才占全省的46.6%。
这是青岛产业结构优化、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机制双向发力的结果。
青岛的人才招引逻辑,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育用机制,把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结合起来。利用“平台+创客”、联合培养、创业培训等模式,用资本的力量撬动人才集聚,营造良好人才生态。在青岛,企业是引才的主体,引什么人才、给人才什么条件,由企业说了算。与之相应,政府部门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政策,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单”,让每一条政策都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处。
去年,青岛集中出台“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等六大人才新政,推进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多项政策“突破”传统条条框框。其中,涉及产才融合、优化整合人才资源、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外语、外事、外贸人才引进使用等诸多方面,并提出了鼓励“举家迁徙”、亲属投靠等措施。
对创新创业的培训,青岛也有布局:去年,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15家行业头部企业在青岛发起了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专门对青岛的创业者进行培训。今年,青岛成立全国唯一的工业互联网学院,抓住风口补上企业相关领域人才短缺的短板。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根本动力。城市发展、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拐点就会不远了。
03
正视短板,重在落实
“双招双引”要成为实实在在的项目,才能顺利走过拐点,真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如何落实也正是本次“双招双引”攻势质询的热门问题。
签约那么多,为何落地率低?这是签约质量的问题。如果签约的形式和内容不匹配,自然就是“走过场”。“双招双引”质询答辩会上透漏,青岛正计划举办一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总动员活动。活动现场的签约项目就要逐一跟进落地进度。同时,青岛还将梳理现有签约项目,把个别不靠谱、难落地的项目清理出来,集中优势“兵力”推进优质项目落地投产。
目前,青岛引进的项目中,又好又大的先进制造业目太少。这是另一个短板。2020年,青岛签约的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5个,占全市项目的33%,占比有待提高。
大项目少,最直接的难点是用地。大项目需要大片土地,这需要统筹规划,也需要扩大“标准地”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拿地即开工的模式。另外,各区市要进一步优化功能定位,明确各自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依据各自条件为合适的大项目提供场景,吸引大项目落地。
15个攻势,每一个都涉及项目招引,尤其是大项目招引。双招双引”攻势更得注重与其它攻势的协同配合,尤其对于跨领域、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四跨”大项目,“双招双引”攻势无疑是牵头总抓的综合协调。这也是2021年“双招双引”攻势在15个攻势的大局中必须要完成好的任务。
“双招双引”攻势的战果,直接影响青岛新旧动能转换拐点出现的时间节点。
期待北方第三城的发展拐点,且看“双招双引”如何落实。
来源:回澜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