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青岛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工人管恩顺:
关于利用废弃矿坑进行建筑垃圾消纳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青岛市每年产生约50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巨量建筑垃圾消纳则是始终萦绕在城市建设发展主线之内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无法资源化利用的渣土、余泥只能依托城市及周边低洼地和建筑工程回填方式进行处置填埋,而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渣土远远大于所需回填方量,历年来无法及时回填的建筑垃圾露天堆放、乱排乱卸情况普遍,形成了一处处存放于城市外围区域的堆体。
另一方面,采石采矿所形成的山体破损、矿坑是横贯在大地上的“骇人伤疤”,不仅影响环境,部分矿坑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早在2010年,青岛北苑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就在平度梨沟山承包了1300多亩的废弃矿山,先行先试,开启了利用建筑垃圾、尾矿碎石与治理、绿化、美化废弃矿山相结合的新模式。昔日让人头痛的废弃渣土、石末因透水性好,成为理想的用于矿坑填埋、山体恢复的回填材料,放错地方的建筑垃圾在这里成了资源,梨沟山生态修复案例是建筑垃圾消纳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生动诠释。上述案例表明建筑垃圾消纳与矿坑修复结合不仅可行,而且有着易操作、低成本、高收益的巨大优势。
建议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实际,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扎实推进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全面调查评估我市废弃矿坑(山)情况,识别需填埋修复的区域,明确清单和底数。根据矿坑评估情况,统筹制定回填消纳场建设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建立项目库,明确实施主体以及场地位置、类型、容量、建设完成时间和资金安排。根据废弃矿坑(山)受损情况,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建筑垃圾资源调配,优先回填安全风险系数高的矿坑,消除安全隐患,恢复自然形态。制定场地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完善场地基础设施配备。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