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读懂青岛市统计局2020年工作亮点

2020-12-19 21:53 来源:爱青岛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国内外形势,市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改革创新,建设智慧统计平台,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围绕经济发展,对6万多家企业单位开展调查287次;听民声汇民智开展社情民意调查36项;坚持要情信达、资政为民,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数据45万笔、无差错,有效发挥了统计基础作用,努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深化生产总值核算,在加快统计改革、促进工作方式转变中争当表率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准确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深入探讨协同机制,推进工作方式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涵盖44个行业、100项指标的新核算体系,核算模式由分级核算改为统一核算、下算一级,组织方式更加严密,核算数据更加科学,效益核算更加凸显,实现了生产总值总量、增速基本衔接的改革目标。市与区市生产总值核算误差基本为“0”误差,增速误差缩小到0.2个百分点以内,核算结果反映发展更符合实际。转变工作方式,从专业化视角促进高质量发展,多次在市委理论学习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汇报抓经济增长建议;及时诊断行业、领域、区市发展短板,形成统筹抓质量效益、抓重点关键、抓规上规下、抓存量增量、抓线上线下、抓域内域外等精准靶向措施;同步搭建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建立单位纳统、部门规范化测评等制度,全年净增纳统企业接近1100家,更好服务科学决策。

  二、精准调查分析研判,在落实“六稳六保”、服务体制机制改革上勇做示范

  紧盯企业经营,第一时间对5000家重点企业、1380家中小企业开展复工复产、惠企政策调查55次,提出30多条重要建议;紧盯经济运行,细化月度动态监测分析,16次在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上汇报建议,力促经济实现“V”型回升;紧盯长远发展,开展新业态对消费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等重大问题研究,7项获决策批示。创新建立33项派生产业监测制度,跟踪反映发展亮点、成效。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监测制度,形成70项指标监测体系,为新经济发展号脉开方;前三季度,全市“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0.4%和31.3%。建立涵盖76项指标体系的重点功能区统计监测制度,为体制机制改革精准画像,前三季度,9个功能区“四上”企业达2895家、实现营业收入6768亿元、项目投资516.9亿元。建立7个重点攻势统计监测制度,跟进反映作战成果,前三季度民营经济、海洋产业、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46.8%、29.7%和12.4%。建立13条产业链统计监测制度,上半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7个产业实现正增长。

  三、发挥精准投资作用,在服务重大战略、以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严格落实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精准投资就要“稳”和“精”的要求,促进高质量发展。利用项目审批和联网调查平台,建立精准投资统计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反映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精准项目纳统,创新建立新开工项目旬报制度,1-10月份,审核2809个新开工项目纳统入库,平均单体投资规模超过2亿元,全市在建投资项目达到6135个,投资增长2.8%。精准项目分类,建立月度分区市、分行业、分领域及重点攻势和13条产业链投资监测制度,1-10月份有7个攻势和9个产业投资实现增长。精准项目管理,对所有纳统项目全面建立“一项目一档案”,所有投资项目综合建档率超过90%。

  四、统筹推进普查调查,在保障民生改善、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上甘为先锋

  依托12340民意调查云平台,汇聚“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的强大力量。开展教育、医疗、文体、环境、治安等重点民生领域群众满意度调查5次,倾听群众声音,征集意见建议3623条,为改善民生“把脉”,让老百姓感到“舒心”。开展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调查3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2.2万份、回收有效样本9600个,征集企业家意见建议850条,为10个区市、9个功能区、42个市直部门和单位政务服务“亮分”,让企业家感到“舒服”。善用民意推动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区市和部门开展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28次,访问市民7.44万人,征集建议6482条,让社会感到“顺气”。市民调中心获山东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创新运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做到宣传培训、协同联动、区划绘图、摸底登记“四到位”,完成5万多个普查小区划分,140多万个建筑物标绘等工作,“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的人普理念深入人心,数据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