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履行“两统一”职责,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修复,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更少、审批速度更快、政务服务更优、企业群众更满意”的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成果普遍惠及民生。
一、立足项目建设,强化土地要素支撑
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地保障机制。实行新增建设用地安排与处置存量土地数量挂钩,全市通过处置存量土地产生用地指标2.37万亩,促进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开工作为配置用地指标的依据,保障了潍莱高铁、青宁输气管道、中科院能源研究院、富士康等重大项目落地。
释放用地政策创新“红利”。识别符合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可用于近期开发建设的未利用土地,形成“招商地图”,引导以地招商、精准招商。疫情期间,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15条措施,企业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约19亿元,极大减轻了其资金压力。首次出台新型产业用地(M0)意见,实现6宗地成交,支持产业功能适当混合,为创新型企业和人才空间需求提供用地保障。6宗土地探索实施“标准地”出让,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落地程序,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
切实保障土地供应。积极应对疫情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实行招拍挂土地预公告,有效平衡土地供需关系。通过以地招商、以“供”促“消”、增存挂钩、府院联动等方式,全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预计全年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000亿元,供应土地8万亩。
二、围绕便民利企,开展优质高效服务
深化审批流程再造。实行告知承诺许可,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土地综合核验与不动产首次登记“三同步”,27个项目“交地即交证”,推动“拿地即开工”。招拍挂供地项目从签订成交确认书到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内部办理时间控制在12个工作日,到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控制在18个工作日,较去年提速50%。预计全年规划许可建筑面积9500万平方米。
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推进不动产登记“互联网+”,65类业务“一网通办”,企业和个人可以自行网上缴费、下载电子证照等业务。“随地办+”,19类业务“全市通办”,市民可选择任意登记大厅办理。“协同办+”,扩大服务半径,实现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暖有线电视过户同步办理。探索“交房即可办证”,11个项目1800余户业主在交房现场领到了产权证。全市登记环节由4个减少到2个,“当日办结”业务较去年增加5%,达到95%,“秒办”业务增加至4项。推动44家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民营企业完成产权登记。
精准对接服务企业。市、区两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与发改、招商等部门建立“周会商”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土地和规划服务保障。成立重点项目攻坚督导指导专班到各区(市)巡回督办帮办。全年通过区局联席会等方式走访区(市)、企业290余次,项目管家跟踪服务项目350余个,回应企业需求研究出台加强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规划许可变更等5个政策文件。
三、着眼增进福祉,推进民生民心工程
科学规划塑造美好家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的向往,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成果,明确城市性质定位,产业空间发展指引,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统筹资源要素配置,统筹布局公共基础设施,构筑山清水秀、集约高效、宜居适度的国土空间。基本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年将编制完成93个村庄规划,优化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支持美丽宜居乡村多元发展。
守护良田沃土打造绿水青山。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划定储备区25.48万亩;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综合整治的措施,全年整治规模约30万亩,将新增耕地近3.7万亩,农民增收7400余万元。完成12处矿山复绿,治理恢复44处露天矿山和79处“三区两线”历史遗留矿山,督导10宗采矿权退出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现“还绿于民”。莱西市九顶庄园项目入选全国社会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典型案例。
持续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将停车设施缺失、公共交通不便捷区域的停车配建规划指标上浮10%-20%,缓解停车难问题。梳理推送近期已具备建设条件的60处公交场站信息,支持公交线路优化延展服务半径。强化历史城区保护利用,启动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修编,四方路、馆陶路等历史街区陆续开街,上海路、黄岛路等有序推进,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历史街区雏形初显。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指导完成崂山北村新苑等20处社区“微更新”试点示范项目,为城市注入“抗衰老”基因,与广大市民共建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共享高品质城市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