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一刻不停地学,青岛高校大四应届考研生一个比一个拼
晨光熹微中起身,夜色如墨时归寝,关过自习室里最后一盏灯,吹过冬日里最冷的风,把早饭揣兜里,把毯子披身上,把梦想挂心中,他们就是大四应届毕业生的考研人。倒计时不到20天,焦虑紧张的情绪一如张开的弓,被拉得越来越满。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试题做了上百套,他们有多拼?从酷暑到严寒,复习笔记和励志话语贴满了墙,他们又有何心声?近日,记者走近这群考研人,倾听他们的“没有遗憾”和“不负青春”。
早上6:00
早饭站着吃边吃边背书
“从8月底开学后,每天早上6点从宿舍出门,到食堂买上饭揣兜里,每次到图书馆的时候,都能看见走廊上已经有了更早的研友在背书。”青农大广播电视播导专业大四学生琦玉站在图书馆走廊尽头,望着窗外小声背书的时候,眼见着天亮得越来越晚了,“我去的那层自习室是7点半开门,往往坐下来时早饭已经凉了。”
琦玉准备跨专业报考北京一所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比起直接就业,她对学习新东西接触更多新知识更感兴趣,考研给了她二次选择专业学习的机会,但是也同样增加了难度。“从5月份开始,我在家了解了专业院校的招生情况和考试范围,就开始看专业课的书,在慕课平台开始从头学专业知识。”听课、梳理框架、记笔记⋯⋯翻开她用来自学的那8本专业课书,已经记满了笔记。琦玉告诉记者,她周围有很多考研的同学,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有的甚至跨考看起来更不好就业的专业,“大家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一旦确立目标就会全力以赴。”
目标是浙江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青农大大四学生高阳,今年5月申请回校后至今,一趟也没有回家。随着备战计划表中的日子越来越少,她去自习的时间越来越早,回来得越来越晚。高阳坦言,即使提前了解了很多流程,也经常要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自己时不时的负面情绪,比如一次复习不完就耽误了后面的进程⋯⋯
上午8:30
模考题练习册已做了上百套
“上午8:30—11:30.下午2:30—5:30.这段时间手机关机。”青科大复合材料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林海,从一个多月前,就进入到了每天掐着时间上午数学、下午英语、晚上专业课的模拟考试时间,他的目标是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林海的“战线”拉得更长,从大三上学期就开始看3门公共课数学、英语、政治的教材。“初衷就是想通过考研来开拓自己的视野,希望在更好的平台有所收获和历练。”去年寒假后,因为疫情回不了学校,他在家看课本和做练习册,丝毫不敢放松,“练习册做了三四本,卷子也做了几十套。因为有目标,所以要坚持。”9月份开学后,林海也开始了早出晚归的日子,喜欢篮球的他已经整整半年没有碰一下篮球了。
青科大应用化学专业17级学生东翼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学院专业课程安排的特殊性,他这学期还有3种实验课,现在陆续进入专业课的期末复习阶段,“我在考研前一个周有3门课的考试,考研结束后5天内有4门课期末考试。”东翼无奈地嘲笑自己“前有狼后有虎”。东翼踏上的是一条更为艰难的跨专业考研之路,即将参加的是管理类联考,综合知识点又碎又多。“白天上专业课的时间不能复习,只能利用剩余不多的课下时间做题。”东翼告诉记者,3个多月里他综合类的模拟题做了30套,书上的习题前后做了不下2遍,英语模拟题2刷、近十年真题2刷⋯⋯100多套的卷子让生活“多滋多味”。
中午12:00
不回宿舍休息靠吹冷风提神
永远做不完的题,时好时坏的学习状态,心态在一会有信心一会紧张焦虑的天平上左右摇摆⋯⋯考研生们顶着压力,为了不给自己偷懒的机会,他们早就已选择中午不再回宿舍休息,于是午休时,你会看到趴在桌上的身影,到操场上跑两圈吹吹冷风的身影,给家人朋友打电话汲取力量的身影⋯⋯
琦玉每次学累了的时候会给妈妈打个电话,“妈妈从来不问我复习得怎么样,都是问我吃饭了没、身体怎么样?”琦玉说,每次听到这里,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多数的大四考研生们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青岛大学法学专业的大四考研生赵霖表示,最感谢父母的经济支持。“培训机构有上万元的全程考研班,就是从暑假开始带着你一步步复习一直到考试那一天。”赵霖觉得价格太高没舍得报,但即便如此,他从备考开始到现在花在购买“批改小班”上的钱也有3000多元。“像新闻传播、政治、法律、公共管理等这些不考数学的专业,有自己的独成体系,并不是只做历年试题就行了,关键还要紧跟当年的热点事件和政经要闻,”因此赵霖常常隔段时间购买一次批改小班,10次班、20次班⋯⋯每次看公布题目后自己做,然后提交、等待批改,背批改,平均下来,批改一次也要二三十元。
林海笑称,“高考的时候都没这么努力过,这次想为未来真正争取一下。”说完,他带着毯子来到楼道里看书,“出来吹吹冷风,中午就不困了。”
晚上10点
图书馆关门后到走廊上夜战
青岛的冬夜寒风料峭,10点图书馆关门,高阳和无数并肩作战的研友们慢慢走回宿舍,在这近20分钟时间里,她的脑海中会像过电影一般把今天复习的内容大致梳理一下。
“说实话,越到后面越没底,觉得把握越小。”几乎所有的大四考研生们都跟记者说过同样的话。高阳解释,“刚开始的时候一门心思往前冲,那时候感觉信心百倍,但是跑着跑着就发现跟之前想象或者计划的不一样。现在只剩下不到20天的时间了,有些慌张,会自我怀疑,这样特别容易让自己心理松懈。”她告诉记者,一路备考,情绪和心态真的特别重要。
“想过万一这次考不上会怎么办吗?”当记者问这些刚刚20岁出头大四生们时,他们几乎都提到了很大可能还会“二战”,“不管这次是否成功,对下一次考试都是很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不管这次是否成功,对自己的自主性、自律、时间规划都是很好的磨练。”他们总在大脑疯狂运转的同时,不停劝自己要把心态放平。
晚上10点半,琦玉也回到了宿舍,以前她会拿出半小时总结后上床睡觉,但这个月开始,为了不影响其他舍友熄灯,她选择在亮灯的宿舍楼道里的一张简易桌子边,继续裹紧羽绒服复习,同她一起的还有四五个研友。“时间主要看我今天的任务有没有完成,最晚不会超过12点半,”琦玉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就想着再拼一拼。
考研现象
考研大战一触即发 大部分高校报录人数增幅均超过10%
12月26日至27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的大幕就将拉开。之前高校陆续公布2021年研究生报名情况,其中绝大多数高校报名人数增幅超过10%,而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幅基本超过10%,招生、报名人数实现双增长。记者采访了解到,提升学历层次,建构更加完善知识体系,是多数在校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而职场人士选择考研则主要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部分高校计划招生情况
2021年研究生招生大幅度扩招。从全国情况看,超过40%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52%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计划招生人数相较于2020年都有所增长,部分高校甚至扩招千人以上。从驻青高校看,共扩招2000余人,扩招增幅均超过了10%。
中国海洋大学
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600余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00余人,合计4400余人,比2020年增加700多人。
中国石油大学
计划招收2800人,比去年增加350余人。
青岛大学
计划招收3308人,比去年增加400余人。
山东科技大学
计划招收2800人,较去年增加约300人。
青岛理工大学
计划招收1134人,比去年增加300余人。
青岛农业大学
计划招收888人,较去年增加300余人。
部分高校考生报名情况
全国各省市研究生报名确认工作都已结束,从部分高校公布的数据看,各学校报名增幅基本都在10%以上。近年来全国研究生报名考试人数屡创新高,2020年报名考试人数为341万人,同样刷新纪录。相关考研机构预测,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可能会达到422万人。
中国人民大学
报名人数26443人,较去年增幅11%。
北京林业大学
报名人数9243人,较去年增幅15.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报名人数10376人,较去年增幅14.45%。
西南医科大学
报名人数4388人,较去年增幅14.60%。
青岛各高校
记者从青岛市招生考试院报考点了解到,今年共有3.3万名考生网上报名,与去年相比增幅不足10%。
应届生想要提升专业学历
近年来,本科层次学历招生不断扩招,部分省市的本科层次招生规模已超过了高考考生的50%。这让不少本科毕业生认为,以本科生身份走上工作岗位,已没有学历优势,而当前就业形势背景下,很多用人单位都提高了对学历的要求。因此,继续深造、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竞争力就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选择。
每天早上6点到图书馆,自习室还没开门就先在走廊上背书,“正好很安静”;每天晚上10点图书馆闭馆后,复习一族们成群结队地在寒风中走向宿舍区;回了宿舍为了不影响宿舍熄灯,穿着羽绒服继续在楼道里复习至半夜⋯⋯青农大广播电视播导专业大四学生琦玉,从大一时就有考研想法,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后,她更是为了自己的跨专业考研梦想而“拼了”。在她看来,本科学习更多是在打基础,建立一种对专业的认识。如果想要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考研是一条比较好的出路。
采访中,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多是1999年出生甚至“00后”,以他们为主导的群体更有个性,也更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考研和找工作这两条路都是一种选择,都会有一定的压力。”在学校11月份的秋招中,青大法学专业的大四考研生赵霖已经拿到了不错的offer,但他选择了放弃,“考研并不是为了逃避工作,而是给自己一次体验不同人生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机会冲向更高的平台和舞台,更好地拓展视野与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上班族谋发展“回炉深造”
近年来,除了在校大学生,上班族、工薪族选择考研、读研的人也越来越多。选择考研的职场人士大多有着较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职场目标,考研、提升学历,就是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准备,比如有的人期待的职位晋升有更高学历的要求,有的人想借助学历提升换一份更好的工作。
从事金融行业的秦芳工作已有6年,本科毕业后在一家国有银行工作。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经验的积累,她也将迎来职位晋升的机会。“从未来长远看,想尽早获得晋升机会,提升工资待遇和竞争力,很有必要再充实一下自己,为自己‘镀镀金’。”但是已经离开校园和大学理论知识太久的秦芳,并没有那么多充足的时间安心复习,要一边照顾宝宝,一边工作学习。历经了前两年的失利,她今年秋天报了考研培训班,利用每周末的时间去上课复习,这次她感觉把握会更大一些。
经济发展助推考研火热
考研“升温”,除了考生个人提升竞争力、学历等意愿的累加,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细究其背后也与经济发展形势不无关系。《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年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快速上升。
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使得就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就业市场的谨慎和收缩把即将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往考研的路上推了一把。今年25岁的王雅坤即将第三次考研,原本打算今年上半年找工作的她,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脚步。“不能出门,工作也不好找,干脆再考一年吧!”王雅坤笑着告诉记者。青科大应用化学专业2017级的东翼也称被疫情改变了人生规划,原本打算出国读硕博的他,最终改为了在国内跨专业考研。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曾经认可度不高的专硕,这两年火了。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模式。11年来,以应用为方向的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数量逐年递增,占比持续增大。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占比仅为15.9%,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的人数,2018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占比近5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专硕招生规模的扩大,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结构布局,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而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报考专硕,一是相对学硕来说,考取专硕的成功率更高;二是专硕的实用性更强,侧重理论研究和实践;三是学习时间短、学习方式较为灵活。
考研讲述
从法律专业转战体育专业,第二次考研的巩恩义在朋友圈中记下考研路上的泪与笑
“如果把少年的时光留给高考,那就让青春的尾巴留给考研吧⋯⋯”巩恩义,23岁,中国农业大学法律专业学生,今年的目标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在考研还有十几天的冲刺阶段,记者的采访似乎让他原本紧绷的神经又拉紧了。“我不是应届生了,今年复战考研,再考不上只能另想出路⋯⋯”
巩恩义翻阅近两年自己的朋友圈状态告诉记者,有些是搞笑、有些是吐槽,他说:“复战考研有泪也有笑,虽在逆风中,但更适合成长和飞翔。”
首战失利2019年12月22日
朋友圈留言:3个小时,一分钟都没停笔,可最后还是没写完。
记者第一次见到巩恩义,是在青岛一处付费自习室里。吃完晚饭7点钟,他按时到达自习室。“在这里学习的大部分是考研的,而且都是非应届或在职。晚上六七点钟,大家下班后赶来学习。”推开自习室的门,巩恩义踮着脚尖悄悄走到属于自己的自习隔断,掀开帘子,一摞摞复习资料、冲刺试卷、错题笔记堆满书桌。
“你等会,我收拾一下桌子,太乱了,也没时间整理。”在巩恩义的书桌上,除了无数的复习资料,还有毛毯、抱枕、茶杯和一大罐茶叶。“到了这时候,每一分钟都不能浪费,吃完晚饭容易困,所以喝茶提提神。”今年对于巩恩义来说,不像去年那样轻松。2019年,作为应届生的巩恩义抱着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轻松面对考研,因为当时巩恩义在父母眼里,还是个大四毕业生。然而,巩恩义虽然努力复习了半年,却因缺少考试经验,在去年的研究生考试当天发挥失利,没来得及答完考题,便草草交卷。
“复战考研,今年对我来说就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两年,身边与自己一起考研的同学有的放弃了,有的已经如愿以偿。这一次巩恩义没给自己留任何退路,如果考不上只能找工作。
跨大专业2020年1月11日
朋友圈留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勇敢改变。
“谁不知道考研难?尤其是北体的研究生更难。”巩恩义摇摇头告诉记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他在不断思考自己考研的目的,应该是对大学所学的专业不够热爱。“法律系,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高考成绩对所选专业的限制,大学没有选择体育专业成了遗憾,但现在有机会重新选择,说什么都要拼一把。”从法律到体育,如此大幅度的跨越,巩恩义下定决心。
“每天早晨6点起床,先拿出专业课的书把学过的知识巩固一遍,在家做简单的运动,看书和讲解视频,两个小时的时间,大脑很活跃,学习效率很高。”目前,三门考试科目中专业课是巩恩义最有信心的。英语和政治都是晚上的工作,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要背四五道大题,背不完睡不踏实。
去年巩恩义选择北体研究生专业是体育人文,招收的人数很少,全国才50个人,加之发挥失利,巩恩义知道自己没戏了。今年还是选择北体,体育训练专业全国招收500人让他信心倍增。
想过放弃2020年1月27日
朋友圈留言:再见,巨星。梦想依然前行⋯⋯
“从小喜欢体育,科比是支撑我成长的精神领袖。”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驰骋赛场的巨星,这颗巨星闪耀的光,激励人学会坚持。但今年1月27日的早晨,这颗巨星消失了。加上疫情的影响,巩恩义在首战失利后,心情低落,想过放弃。
“考研太痛苦了!”巩恩义告诉记者,自习室里虽然也有空调,但十几个小时坐着不动,腿脚被冻得冰凉。尤其是有时候看到微信里的朋友在家看着比赛刷着电视剧,心里的落差感就更大了。“谁不想早晨睡个懒觉,下午与朋友打个球?可这种坚持是未知的,所以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一段时间里,父母也曾帮他联系过几家不错的单位,但都不是他梦想的工作。纠结的时候,巩恩义被同学约去篮球场放松放松。到了球场上,他看到有和自己一样复战研究生的球友,甚至还有考了三四年依然走在奋战路上的前辈,大家一边谈论着新闻,一边讨论着今年考试会侧重哪类主题,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结束后,巩恩义心里好受了一些。“大不了重新开始,与其纠结着困在原地,干脆坚持到底。”回家后巩恩义坐回书桌前,重新翻开合上的书本,规划着接下来日子里的复习计划。
明确目标2020年8月12日
朋友圈留言:体育班主任,给力!
“看了前一阵湖南师大附中体育班主任的新闻,心里特别骄傲。虽然现在自己还没有成为一名体育老师,但这已经成为我的目标。”面对未来,巩恩义把考研的梦想落地到当一名大学体育老师。
“喜欢体育的参与感,喜欢它拼搏的精神。”巩恩义告诉记者,体育的好处有很多,不仅是强身健体,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德智美中体育都有体现,比如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交往能力,体育能够促进神经发育,培养积极开朗的性格。希望未来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后,能把新的体育观普及给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着眼当下2020年12月3日
朋友圈留言:又进入倒计时状态,冲冲冲!
“复战的路上,每个考研生都是孤独的行者。”这是巩恩义一直想发但迟迟没发的朋友圈状态,每天十四五个小时里,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出行,一个人学习,任何时候都在一个单人的空间里,形容一个人“孤独”不过如此。“我的考研之路没有什么传奇,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会难过,顺利背过几道大题又会开心。”巩恩义笑着说,距离考试还有十几天,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有时候为了激励自己,睡觉前就当今年的考研又失败了,心里难受一宿。第二天早晨醒来,当发现这只是一个梦,而现在还有机会挽救,便抓紧起床学习。每天如此,方法虽然有些魔幻,但却很奏效。
对话
记者:最紧张的时候,是什么状态?
巩恩义: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不敢想考试的事,越想越紧张,能听到心跳声“怦怦怦⋯⋯”整个人的状态很紧绷,结果睁眼到天亮。
记者:回忆这两年,总结自己的考研之路,会用怎样的关键词来形容?
巩恩义:笑与泪,逆风与成长。考研的过程中,能说的苦都不叫苦,但这都是未来立足社会的资本。人越早在苦难中得到锻炼越好,因为逆风环境才适合飞翔。
考研视角
在窗台上做题、在走廊里披毯子复习⋯⋯任何地方都是考研生们的“战场”
距离2021年考研仅剩十余天,很多备考学生都在披星戴月、争分夺秒地进行最后的冲刺。
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不光是自习室与教室,就连图书馆与教学楼的走廊与楼道,也被“考研大军”占据。窗户边,有学生把窗台当书桌,在上面做题复习;拐角处,有学生在“不起眼”的角落放声背诵,熟记每个知识点;暖气旁更是众多备考学子眼中的“有利地形”,他们可以在这一边取暖一边看书⋯⋯
在走廊复习并不是因为教室和自习室没有空座位,而是大家已“习惯”将走廊作为备考的地方。有学生表示,在走廊里复习一方面是防止犯困,另一方面是可以出声背书,避免影响自习室内的同学。
走廊里苦读,成为“研”途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来源:青岛早报 记者:杨健 摄影: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