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抽调、摊派、会议、评比、投票……今后一律不得进校园,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来了。
近日,在中办、国办《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的若干意见》出台将满一年之际,全国多地开列教师减负清单。比如湖南规定:未经县级以上党委批准,不得组织全域性的进校实地督查检查考核活动;不得以调研指导、强化监督、专项行动、一票否决等方式,变相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
河北邯郸规定:严禁简单以留痕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如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应用程序)上传工作场景截图、录制视频或查验过程资料完整性等方式来代替实际工作评价。
浙江杭州拟规定:不得强制或以与考核挂钩等方式要求教师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政务APP,关注平台公众号以及参与点赞投票、人物评选、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线上测评等活动……
教师负担重是个老问题了。任何行业都有压力,都有负担,这是无可争议的,问题在于“不合理”三字。就教师而言,迎接各个部门名目繁多的检查,召开可有可无的会议,接受不痛不痒的培训,准备与教育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的材料,参加各种社会项目的评比和比赛等等,这些教育教学之外的社会性和事务性工作强加到教师身上,劳心劳力,不堪重负。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教师额外负担过重,必然挤占教育教学、教研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教师正业,很多情况下,教师忙完额外任务,便身心疲惫地扎进教学中,必然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教师的额外负担,主要来自哪里?主要来自主管部门、职能部门、社会机构,他们都从各自单位的需要出发,出台有关考核、评比、检查等项目,几个单位叠加,学校疲于应付。
因此我建议,所有下达到学校的项目,应统一归口到教育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进行筛选过滤,可要可不要的坚决不要,可做可不做的坚决不做,对外要更硬气。主管部门也要做减法,精简文件和会议,减少检查评估次数,腾出时间让教师专心教学。
把时间还给教师,让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教书育人上,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老师负担减轻了,屡上热搜的“让家长代批改作业”,自然也就没有理由了,其实也是为家长减负。
当然,规定得再好再细,能不能执行才是关键。必须力戒减负的形式主义问题,不能上面慷慨陈词地发文件,相关部门我行我素走过场,学校和老师依然忙得像陀螺。
这一次中央高度重视,地方积极推进,我们期待这些细化的“负面清单”能不折不扣得到执行,真正把教师从不合理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