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强烈反响
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取得实效。”
“我们将狠抓落实,推动全会精神在山东落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山东力量。”
我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续深入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家表示,推动全会精神在山东落地生根,就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周德禄表示,“十三五”期间,我省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投资、消费、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基础更坚实,发展韧性更强,发展后劲更足,这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底气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双循环战略、‘一带一路’以及之前落地我省的一系列改革开放发展战略,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这些重大战略的引领下,“十四五”期间,我省区位优势、人口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开放优势以及城市群优势将会不断释放出巨大发展潜能。”
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十三五’期间山东开启了‘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新跨越,山东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全面服从服务国家战略,谋划好‘十四五’开局起步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于海田表示,全省工信系统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集中力量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生态区域化攻坚战,立稳立牢制造业强省“四梁八柱”,全力服务国家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
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表示,这一重要战略部署是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完善协同创新体系,突破‘卡脖子’技术,提升资源聚合能力,增强在产业布局、技术研发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国际化思维衔接全球产业生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钢铁企业的作用。”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会为全省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成君说,“十三五”时期,省市场监管局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企业登记和注销便利化、知识产权精准服务、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步入“十四五”,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准入退出机制,强化支持帮扶和机制创新,推进柔性监管机制,着力在智慧监管上下功夫,推进市场监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近年来,山东检察机关始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第52期市厅班学员丁西超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检察队伍建设,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贡献检察力量,让市场主体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
“全会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表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255万套(户),改造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累计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700个,惠及居民252万户。“全省住建系统将聚焦聚力城乡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促进中小城市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面提升百姓安居、城乡宜居水平。”
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十三五’期间,我们全区农业正全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截至目前,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1.31万亩,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发展迅速。”滨州市滨城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尹洪吉表示,下一步将紧跟党中央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壮大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做好电商物流园项目功能完善、业态提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
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村民郑建房说,看到全会公报中许多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利好,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乡亲们满怀希望。“尤其是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令人振奋!我们这代人种地用上各种科技手段,既省力又省钱。今年大棚里的白黄瓜行情很好,不用赶集摆摊卖,有固定的客商直接来拉货。一个棚算下来一年能收入十万块钱,生活一定越来越好!”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