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墅镇有一处几十公里的景致,万亩梯田层层叠叠、崭新的山村公路蜿蜒起伏伸向远方、新建的相嵌在万亩梯田中的几十处山间水库碧波荡漾,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铺展在胶东半岛的中部,但在万亩梯田里忙碌的人们知道,这如诗如画的美境原先是山体“伤疤”林立、风起尘飞、岩石狰狞的荒山野林。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围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2018年7月,市政府与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投资5.6亿元在南墅镇28个行政村实施6.4万亩的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通过土地连片整治,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着重打造“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的土地整治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打好基础。
增加耕地面积
零散小地变为万亩良田
“东馆村后的北侧山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量差,田地荒废,杂草丛生,遍布大小不一的废弃矿坑和废石堆。通过废弃矿坑填埋、荒地开发整治形成整齐划一的梯田。”南墅镇青山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宝亭乐滋滋地说。在东馆村北侧山上,站在山顶便能看到周边近千亩的复垦地已由过去裸露的丘陵地变成绿色“地毯”,地里的花生长势喜人。
南墅镇为典型丘陵地貌,土壤多为砂质土壤,田块坡度较大,雨季容易水土流失,地块零散,土地得不到有效流转,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对该区域土地进行统一规划与综合整治。
为了打破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市政府与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南墅镇部分区域开展土地综合整治。通过统一规划,田块归并、修建水平梯田,改变现有田块格局,将零散小地整合成连片的大地。通过修筑土坎、石堰减少现状田坎占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垦殖率,并有效防止土质边坡遭受雨水冲刷坍塌,预防水土流失。该项目累计平整土地4.6万亩,新增耕地8000多亩,修复有规模的废弃矿坑5处,挡土砖田坎护砌71000平方米,栽种生态林木8800余株,惠及28个行政村2万多户农民。
修建水利设施
山区的望天地变成致富田
“我们村这140多亩地,原来地块零碎、机械耕收不方便,山顶那些丘陵薄地都荒了没人种,现在修了田间路,可以机械耕种,以前的望天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滴灌或喷灌农田,年增收粮食400多斤。”村支书赵庶华感慨万千诉说着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带来的变化。如今在南墅镇,像石庙村这样的荒山丘陵变成的良田有5000多亩。这是市政府与中国五矿集团五矿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南墅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项目区属丘陵山区,自然冲沟纵横分布且发育良好,地表水是主要灌溉水源,但配套设施数量少,未能充分拦蓄及利用丘陵山区地表径流,且灌溉设施配套程度较低,大面积土地多年无法灌溉,只能靠天吃饭。塘坝淤积,土质边坡坍塌,蓄水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灌溉供水。
市自然资源局、南墅镇政府、北京五矿地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对南墅镇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系统。修建雨水收集系统,对原有15座水塘重新规范整治,新建11座300立方蓄水池,充分利用雨水来解决山上农作物的用水。根据实际地形修建台阶式灌溉泵站,新建灌溉机井18口,灌溉管道32000余米,灌溉保证率达75%。完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的沟渠整修,重作冲沟涵洞等,使整个山体梯田灌溉有源、排水有道。在土地改造、修建水利设施的同时,改善交通条件,提高道路标准,增加道路密度,完成建设田间路72.3公里,形成了“进得去,出得来”的循环闭合田间道路系统网络,为农业物资及农产品运输创造良好条件。耕地质量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年增加纯收益1,248.77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创新管理模式
粗放型耕作向精细化转变
荒山野岭上浇地用上了光伏发电,山上配上多功能气象站和10多个土壤墒情站……这些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大青山的农民怎么也想不到的。
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水利资源、农产品等相关数据的价值,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我市坚持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并举,力求打破传统土地整治项目的边界和农业技术落后的现状,创新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修复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工程管控系统动态管理施工和成果数据,布设多个气象站、土壤墒情动态监测站,增加数据要素的收集和管理,打造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农田监测与生产服务的数据平台,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夯实基础。二是引进环境监测、水肥一体化灌溉、病虫害监测等田间精细化种植管理设备和采后分选、品控、包装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农作物从田间地头到物流运输的全过程溯源和自动化生产,保障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三是引入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技术,构建数字农业服务大脑,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降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等过程中的风险,提升农民收入。通过智能化管控系统,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格局。
发挥平台优势
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我们村引进了北京芍药基地项目,当年开花就有收入,每年每亩能收入4000元左右,五年以后,这100亩芍药能累计收入300余万元。”东馆自然村党支部书记赵庶平看着通过流转山区土地建起的100亩中草药基地,长势喜人、很是兴奋。
打造乡村生态宜居、振兴之路,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持续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探索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模式,南墅镇成立资产运营公司,对整治后的农村土地进行收储,发挥政府平台公司优势,大力开展农业产业招商。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
目前已收储土地、山林近万亩,实施农业产业招商,规划建设了冬桃产业示范园,并引进开建了芍药种植、蓝莓度假、大萌山樱花等产业基地项目,已流转土地面积超过5000亩,将为南墅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储备动能、攒足后劲。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验收入库程序,下一步将依托政府平台进行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种植,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土地整治也让越来越多的当地青年农民有信心扎根家乡创业致富,例如东馆村34岁的村农民赵康绩在经过整治的山地上种了100多亩玉米和新品种地瓜,并注册起家庭农场。通过多模式土地流转,培育多形式规模经营,引领农民开辟致富路径。目前南墅镇有200多名农民通过流转复垦的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工商注册农字号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100余个,家庭农场50余家。
改善人居环境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应有之义,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对荒山丘陵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和环境修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将农村生态景观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合,在保护原有生态景观的前提下,对村里的水塘进行清淤、扩容,整修护砌和坝体加固;硬化村庄道路,增加护栏,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建设文化广场,绘制文化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立足靠山、靠湖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运用景观生态设计原理和恢复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在生态恢复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观光旅游业等产业,修建等距离的观光休闲“驿站”,为绿水青山增添现代气息。通过农用地整理,进一步发挥农田生产、生态和景观的综合功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为产业振兴筑巢引凤,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青岛新闻广播融媒记者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