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真正要跟公众见面了。10月8日,深圳宣布向个人发放1000万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5万个。
与此前小范围的试点相比,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首次扩大到了公众层面,而且是首次以现金红包的形式“露面”。
从开始研究至今,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探索已有六年时间。目前,随着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数字人民币逐渐露出真正面容。尽管官方还未公布真正的推出时间,但以当前的进度来看,数字人民币距离真正的“呼之欲出”应该不远了。
深圳率先发放1000万央行数字货币“红包”
无门槛使用、可当现金
10月8日,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公布,“2020礼享罗湖”系列促消费活动预约开启,此次活动面向在深圳的个人发放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5万个。
此次深圳发放的“红包”类似于各地发放的消费券。但不同的是,深圳罗湖发的是数字人民币,属于无门槛使用,相当于使用现金支付。与之前数字人民币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内部等试点相比,这次内测的范围首次扩大到了公众层面,意义重大。
疫情影响下,全国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济南等地发放消费券来促消费。根据官方介绍,深圳市人民政府近期联合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这次活动就是数字人民币研发过程中的一次常规性测试。
此次采用“摇号抽签”形式发放,抽签报名通道自2020年10月9日0时正式开启。在深个人可通过“i深圳”活动申请抽签,中签后根据中签短信指引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开通“个人数字钱包”后,即可领取“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大应用市场中均没有关于“数字人民币”的APP,只有中签的用户才可根据提示下载“数字人民币APP”。
这次发放的红包目的之一是促进消费,中签人员可在红包有效期内至罗湖区辖内3389家商户消费,不能转给他人或兑回至本人银行账户。如超过一个星期的有效期未使用,红包将被收回。另一方面,是对数字人民币进行一定规模的测试。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在试点央行数字货币方面,深圳计划分为两个阶段,今年底是一个阶段,在小范围场景封闭试点,明年为第二个阶段,在深圳大范围推广。如果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可谓真正的“呼之欲出”。
从原型构想到试验推广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在摸索中前行
中国真正开始研究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始于2014年,在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倡导下,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开始论证其可能性。
2016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获得正式批复,并在原人民银行印制科学研究所基础上更名而来。
3个月后的9月1日,央行主管的学术期刊《中国金融》以专刊的形式,刊发了17篇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与探讨”的专题文章,从理论依据、技术实现、监管应对等方面对数字货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论述,央行数字货币的原型构想首次浮出水面。
据接近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人士回忆,在紧锣密鼓开发数字货币原型系统的同时,央行也启动了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研发,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的沙箱试验。
2017年春节前夕,数字票据交易平台测试成功。当时配合央行数字货币测试的机构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五家金融机构,测试的内容主要是做技术储备、知识积累,与真正发行数字货币还不是同一个概念。当年测试之后,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则进入了小步放缓的节奏。
2018年3月9日,周小川在记者会上正式透露了正在研发的法定数字货币名称为DC/EP。DC/EP的完整字面意思就是数字货币电子支付,在扫码支付横行天下之际,DC/EP因具有无限法偿性的法律地位特性,被认为是唯一的现金终结者。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央行数字货币继续在实质性的研发应用阶段摸索前行。
2019年8月,中国央行研发法定数字货币悄然提速。当时,央行在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中提到,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步伐。此后,有关央行数字货币的新进展消息不断。
去年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主论坛上,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广泛关注。
根据穆长春的介绍,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架构的要点是: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不计付利息,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做上层,商业银行做第二层。简单来说,我国推出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主要的定位是替代M0,也就是相当于流通中的现金,没有利息。
一个月之后,中国法定数字货币进行“闭环测试”,测试模拟主要是涉及商业机构和非政府机构的支付方案。
到去年12月9日,由人民银行牵头,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项目在深圳、苏州等地即将落地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之所以选中深圳和苏州这两个地方,其背景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深圳和苏州设立了两家金融科技子公司。
实际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早在2018年6月就成立了“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并参与贸易金融区块链等项目的开发。它的成立标志着央行已经从数字货币的研究阶段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
此外,选择深圳作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支持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
2019年8月,《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而苏州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近两年更是在重点发力金融科技领域。2019年3月1日,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在苏州落地,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便是深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根据官方介绍,该公司将承接法定数字货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稳定运行;承担法定数字货币关键技术攻关和试点场景支持、配套研发与测试;聚焦区块链、密码学等金融科技前沿方向。
与2017年在央行系统内部进行的数字票据交易试运营不同,苏州、深圳两地的内部测试真正落地到了交通、教育、医疗等实际服务场景,触达C端用户,产生频繁应用,试点银行可根据自身优势进行场景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在深圳、苏州进行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试点,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加速推进
2020年,法定数字货币的推行进展加速。1月,央行发文称,央行基本完成法定数字货币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4月16日,有消息称央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钱包已在农业银行内测,苏州相城区部分公务员已领取用数字货币形式发放的部分交通补贴。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在试点方面,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推出了“赛马模式”,在自愿的前提下,参与试点方自行选择场景和技术路线,如果试行效果好,不排除直接采用。
目前,除了深圳和苏州,数字人民币还在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雄安新区、成都是京津冀及中西部的代表。
此外,北京也加入了支持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建设的阵营中。今年9月21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提出支持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同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京东数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在研发和应用方面,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由此看出,各地正在加快推进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和试点工作。不过,中国央行行长易纲此前多次公开表示,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出没有时间表,还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风险防范,特别是数字货币跨境使用,还会有反洗钱、反恐融资等一系列的监管要求。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一个创新事物的形成顺序是,先研究技术、小范围实验、形成统一共识、标准。“在向市场大规模推出之前,制定标准很重要。”据了解,央行就研发法定数字货币接入支付系统也进行了测试。据某清算人士介绍,现有的支付系统一定程度支持数字货币,并不需要进行大的改造。
尽管央行法定数字货币还只是在各地进行小范围地测试、试点,但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数字人民币的落地进程正在逐步加快。
对于公众来说,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与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到底有何区别?今年9月19日,在“北大国发院EMBA论坛”系列直播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指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法偿性与真正无成本。“法偿性意味着可靠,只要有密码就可以兑换人民币,不会因为企业或者银行倒闭就影响兑付,0成本意味着其普惠性更好。”
但他认为,目前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手段已经建立起了具有一定黏性的生态系统,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会不会取代移动支付,关键取决于能否建立与数字货币相配套的生态系统。“替代一定会发生,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不好说。”黄益平说。
而对于银行机构而言,法定数字货币是否能完全避免银行脱媒仍然存疑。他认为,如果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开始支付利息,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影响值得关注。
目前,除了中国,包括英国、日本、瑞典在内的多国政府均在持续推进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国际清算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80%的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10%的央行即将发行本国央行数字货币。中国央行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探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未来如何能够在数字经济中抢占先机,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又会对全球货币体系和金融系统带来哪些影响,种种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