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织专家走进校园作“防震减灾”科普报告

2020-10-11 22:46 来源:爱青岛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根据青少年防震减灾知识学习需求,派出青年科技人员田陟贤博士走进青岛市莱芜一路小学,为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地震:成因与应对”的科普报告。

  田博士的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他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演化讲起,介绍了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着周而复始的海陆变迁,发生了无数的地质灾害,而地震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田博士以20世纪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几次地震为例,用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让学生见识了地震巨大的破坏力和危害,也认识到科学家研究地震,普及抗震防灾知识的重要意义。

  接着,田博士详细讲解了什么是地震、地震的分类以及它是如何发生的。地震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每6.4秒就发生一次,大多数地震因为震级较小我们感觉不到,只有借助专门的仪器才能监测,而极具有破坏力的7级以上的地震比较少,只发生在少数地区。地震按照成因主要分为诱发地震,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三种,其中,构造地震占全部地震数量的90%以上。田博士通过生动形象的启发互动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大陆漂移学说和地球的板块构造,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最为普遍也最具破坏性的构造地震的形成机制,让同学们理解了构造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构造地震虽然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监测,及时预报和科学应对来预防或减轻地震灾害。

  其后,田博士重点介绍了地震来了人们应该怎么办,讲解了在学校、家中、公众场所等不同处境下经历地震时的应对措施与求生要领。他强调同学们如果遭遇地震,必须要保持镇静,应用避震和自救知识保护自己,还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耐心等待救援。

  在报告的最后,田博士特别针对2020年9月8日在青岛崂山海域发生的地震做了分析,他告诉同学们青岛在地质构造上并不位于典型地震带上,是一个构造活动较为稳定的地区,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比较低。

  本次科普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基本的地震科学知识,掌握了必要的防震减灾的技能,提高了师生们防震减灾的意识和抵御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风险的能力,受到了学校的热烈欢迎。

  青岛新闻广播融媒记者李昕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