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观察|筑牢创新底盘,攀升产业高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山东思辨③

2020-10-09 18:23 来源:大众日报

  筑牢创新底盘,攀升产业高端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山东思辨③

  9月16日,世界内燃机发展迎来历史性新突破——潍柴集团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在这个若干年前被国外企业占据的领域,我国企业接连取得一批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的重大突破,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安上了一颗“强心脏”。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是场硬仗,但并非是仓促上阵的无准备之仗。山东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丰富,有新技术大规模应用的独特优势,若能更充分发挥创新对产业链升级的驱动作用,就一定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忧虑与希望并存

  山东具备条件的幼儿园近期陆续开园,不少幼儿园的门口出现了一种能进行出入识别、体温检测甚至手足口病检测的多功能一体机。这是我省企业中维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产品,目前已走出国门,助力意大利罗马角斗场等著名旅游景点开放。

  中维世纪在国内安防监控行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副总经理马戈告诉记者,公司近20年的发展中靠自主研发站稳脚跟,进口芯片占比已从最初的5%降至0.1%,不过,高端芯片进口率仍是100%。拿上述这款新产品来说,所需的测温芯片还要从比利时或德国进口,因产量受限,有时影响生产进度。

  今年,省工信厅围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在全省开展产业基础薄弱环节专题调研,逐条梳理重点产业链,摸清基础薄弱产品链、不安全产品链和受制于人产品链。这种测温芯片技术的缺失,属于其中一类。据了解,中维世纪已经在与多家国内芯片厂商合作开展芯片研发,但何时能取得进展尚未有时间表。

  另一家山东企业章丘鼓风机有限公司,在为国内核电工程研发蒸气压缩机产品,这一领域此前从未有中国企业涉足。为此,章鼓从两年前开始组建团队,设立创新研究院,引进两名国内外首席科学家。截至目前,已投入上千万元。“投资很大,前景也不明朗,但必须要做。”副总经理刘士华坦言。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保护主义上升,关键环节、核心部件断供风险加剧。但从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看,忧虑与希望并存:不少搞研发出身的行业领军企业已经在依赖进口的关键环节、核心部件上加快自主研制,因此对眼前的困境,他们大多心态平和。

  创新能力提升,助推企业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前是从日本、美国直接引进技术、设备,近两年采取的是搭建合作平台、双方共同研发的形式。”刘士华介绍,某些领域,国内企业依靠持续不断的创新,从有求于人逐渐转变为与国外企业相互启发、利益共建,“以后会是常态。”

  只有自强自立才能实现安全发展,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初衷之一。来自省科技厅的数据显示,当前我省正加速攻坚“卡脖子”关键技术,去年已启动“高端自主芯片”“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等12个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实施505个项目,预计可形成发明专利2724项。

  警惕“卡脖子”中的伪命题

  最近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针对纺织机械产业集群的调研,引发了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建国的思考:这里的纺机生产实力居全国前列,然而70%的产品销往省外,在山东这个占全国纺纱、织布六成以上份额的纺织大省,这个比例令人愕然。

  类似的情况,省工信厅技改处相关负责人在调研时也遇到了:临清市有家企业一直想实施智能化工厂改造,但找不到合适的智能装备供应商,其实就在临近的聊城高新区,就有一家专门生产机器人的企业,而且在智能化技改集成方面经验丰富。

  不通则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促进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山东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做法是在供需对接上提供助力。目前看,供需对接不畅还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一个弱项。“产业链优化提升需要创新链提供有效支撑,而目前创新链还不通畅。”上述负责人表示,这往往形成“卡脖子”难题中的伪命题——卡住“脖子”的问题,说不定“邻居”就能帮助破解。

  省内某从事激光雕刻、切割等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承,2004年相关产品国内需求不大时企业就走出去了,多年来一直以海外为重心建立合作关系,对国内市场相对陌生。同时,注重原始创新的国产品牌又确实不容易收获市场尤其是大客户的重视。日前山东公布第四批首版次高端软件名单,目的就是帮助本土企业走出产品开发出来却推广不动的窘境。

  常态化搞好要素精准对接,才能实现顺畅循环。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成为供需双方调整心态、破除惯性的契机——要实现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优化配置,而不可偏废。山东奥泰电气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张光先介绍说,以往出于安全考虑,企业会选择至少两个海外供应商分担风险,现在意识到,必须进行更多元的供应商设定,尤其是逐步将国产供应商纳入。

  这一纸订单绝不仅仅靠“情怀”,或是低端替代的无奈之举。“相关供应商经过严格筛选,企业技术过关,只是一直以来缺少被看见进而被认可的机会。”张光先说,他对国产品牌尽快“强起来”“顶上来”充满信心。

  从“快步走”转向“跑起来”

  “很多时候,企业不仅研发时要甘于坐冷板凳,研发成功了,还得再坐一阵冷板凳。”刘建国提到,康平纳集团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后,相关技术也并未很快得到推广应用,直到近年来山东抓住印染这一纺织行业的短板开启“1+7”共享工厂体系建设,科技成果才开始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多家企业反映,疫情发生以来,国内相关工程项目情况还不太乐观,尤其高端项目距离企业预期有差距,研发出的新产品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对下一轮研发产生不利影响。

  “科技创新必须从‘快步走’转向‘跑起来’的阶段,既依赖更好发挥勇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也迫切需要来自政府的更多支持。”省高端智库人才李海波博士指出。

  山东应用场景丰富,如能发挥好这一优势,新技术有望快速实现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此前召开的第二届儒商大会上,致力于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青岛,以分行业分领域开放应用场景为条件开启一场新型的招商引资。据介绍,当地已率先在家电、橡胶、轨道交通装备、服装、电力设备等15个行业进行工业互联网赋能应用。

  7月末,省重大项目滨州市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迎来重要节点,首批3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约进驻。滨州市发改委主任王庆霞表示,打造这个研究院就是为了解决好创新中企业不愿做、政府不好做、科研人员又不敢做的那些问题。据了解,今年以来山东已谋划实施两批769个这样的补短板强弱项重点项目。

  不仅要加大对市场主体难以独立攻克的重大战略性、基础性技术的投入,在帮助企业缓解研发瓶颈方面,各种要素保障也要“赶上趟”。省工信厅在“一县一策”开展整县域智能化绿色化技改活动当中,积极引导机制灵活的金融机构参与其中。浙商银行济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赵慧介绍,今年截至目前,该银行已与近60家企业初步建立设备租赁、融资租赁合作意向,这将帮助企业以较少成本先行展开技术升级。而记者了解发现,省内金融机构还没有这方面的产品。

  来源:大众日报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