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将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坐着高铁看中国》,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规划成就和中国之美。
从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到我国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京沪高铁;从世界上第一条高寒高速铁路哈大高铁,到中国首条以时速300公里穿越山区的合福、杭黄高铁;从让“返乡摩托车大军”不再“走单骑”的贵广高铁,到首开复兴号自动驾驶先河引领世界的京张高铁;从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到被联合国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我国的铁路线跨越塞北风区,蜿蜒岭南山川,驰骋东北雪海,穿梭江南水乡,路网越织越大,车次越开越密。
一条条铁路,见证着中国的命运,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也编织起一个个通往梦想的通道。印度拉迪夫网站曾报道说,中国“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努力实现了拥有一个现代、速度超快、贯穿整个国家的高铁网络”。其实,这路路相通的网络,连接着每一个普通梦想。对于一个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东西南北不均衡的国家来说,铁路在我们心灵深处,有着特殊意义,是人们生活方式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对很多人而言,铁路的这一头是家乡,那一头则是梦想。
回望过去几十年,我们的交通运力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高铁的修建不仅瞬间释放了大量的潜在交通需求,同时也激发起了大量的市场活力。高铁兼具强悍的运力、快捷的速度和极强的稳定与可预测性,将中国曾经零碎而分散的经济区域整合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整体,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效率。而“八纵八横”的铁路网络,既是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得天独厚的制度优势的产物,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彰显。
这种依靠强大经济基础编织起的快速通道,受益者是每一个奔跑追梦的普通人。一边是就业机会多的大城市,一边是念兹在兹的故乡和家人,如何平衡乡愁、提升民众的幸福感,高铁无疑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它不仅打通地理隔绝,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或许,我们很少思考过,铁路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孙中山有过精辟回答,“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纵观营业里程14.14万公里(其中高铁3.6万公里)的中国铁路,这一条条纵横神州大地的线条,对国家而言,是将落后地区纳入全国高铁网的扶贫线;对人民而言,既是与外界相连的幸福线,也是催生新梦想的地平线。
从南到北,由东至西,铁路途经之处,有山川秀丽之所,有冰天雪寒之地,有物阜民丰、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也有地广人稀、奋力脱贫的偏远山区,而由之联系起来则绘就强盛中国的交通基础。
高铁更长了,中国更“小”了。对于大多数奔波的追梦人来说,高铁形成的一小时或几小时经济圈,让“双城生活”不再艰难,每一个平凡个体生长的空间和奋斗的节奏,就这样跟随着国家的脚步不断向前。当时空距离化作表盘上的指针时,梦想越来越近,回家的路越来越近。
坐着高铁看中国,看的到底是什么?不只是看大好河山的风景,也是看经济发展之迅速以及社会治理政通人和,更是回看和审视我们自己的逐梦旅程。火车是大多数人逐梦开始的地方,不管是此前“咣当咣当”的慢火车,还是当下风驰电掣的高铁,变化的是出行的便捷度、舒适度,不变的是那颗逐梦的心。
来源:央广网 特约评论员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