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统筹抓好“三秋”生产工作,为明年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2020-09-30 20:09 来源:爱青岛

  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今年以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强化“四个意识”,牢牢稳住“粮袋子”,统筹抓好“三秋”生产各项工作,为明年粮食生产打好基础。

  一是抓好秋收工作,引导农民适期晚收。目前,春玉米已经基本收获完毕,夏玉米还处于灌浆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玉米适期晚收是近年来我们重点推广的一项玉米增产增收的实用技。实践证明,玉米适当晚收10天,在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的条件下,每亩可增产25-50公斤。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大面积连片、整村整镇适期晚收,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抓好对农机手的培训和管理,防止机械过早下地。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适时收获花生、杂粮等其他作物,确保颗粒归仓。

  二是抓好秋种秋管工作,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秋种是基础,秋管是关键。播种面积和质量如何,关键技术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关乎明年夏粮生产形势。今年在稳定小麦播种面积的基础上,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特别是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并注意品种轮换,减轻病害发生。指导农户适期足墒播种,科学运用小麦宽幅精播、规范化播种、播后镇压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搞好机收、机播作业有机衔接,确保一播全苗、苗全苗壮。广泛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播随压,有效防止土壤悬松、播种深度不一、土壤跑墒等问题。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有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时补种或疏密补缺、带水移栽,确保苗全苗壮。

  三是做好病虫害防控。小麦秋播和秋苗期是多种病虫草害开始侵染和初发危害期,小麦茎基腐病等多种病虫害,如果在早期没有及时发现和防治,后期很难治疗和补救。加强对灾害性天气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提前宣传发动,强化技术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早扑灭。加大监测力度,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秋苗期大田普查和越冬基数调查,及时发布病虫预报,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加大统防统治力度,抓住小麦秋播秋苗期便于大型药械操作的时机,组织开展苗期统一除草。

  四是统筹抓好秸秆、尾菜、农膜回收利用。“三秋”是各种农作物的集中收获季,也是农作物秸秆、蔬菜尾菜和农膜残膜的集中产生季。指导小麦-玉米连作秸秆还田地块适当降低秸秆还田频率,有条件的地块做到秸秆离田或畜禽过腹还田,大力推广秸秆深翻还田。加快推进建设秸秆回收中心,大力引进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和项目,建立秸秆收储运用一体化的市场化运行模式。结合“三秋”生产开展堆肥实验示范,积极引导模化种植和养殖大户,将自产或购买的秸秆、尾菜、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在第三方技术公司提供设备和技术指导下进行就地堆沤发酵,充分腐熟后的肥料用于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抓住秋收秋种的关键“窗口期”,以花生、蔬菜等覆膜作物为重点,集中开展农用薄膜回收清理专项行动。加强对农田地膜残留的监督执法,查处一批不及时回收、随意弃置、掩埋农膜等违法行为。

  另外,今年青岛市统筹中央耕地地力保护结余资金1.67亿元多元,优先在粮食功能区内实施耕地地力保护和提升八大项目。主要包括:粮田堆肥还田7万方,增施商品有机肥2万吨,马铃薯、甘薯标准地膜推广8万亩,马铃薯、甘薯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8.5万亩,设立覆盖全市的农膜残膜和肥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点340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8000万个,粮田水肥一体化新增2.8万亩,深松(深翻)整地完成37万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有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全市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新闻广播融媒记者:王振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