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青岛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0.6%

2020-09-16 17:56 来源:爱青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青岛市以发起乡村振兴攻势为总抓手,奋力打好乡村产业、生态、组织、人才、文化、改革等六大攻坚战。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找准发展逻辑和穴位,优化攻势打法和路数,统筹打好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攻势,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实现逆势而上、突破发展。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6亿元、增长0.6%,在三次产业中率先企稳回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高达283.3%。西海岸新区、莱西市入选省部共建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莱西市“一统领三融合”乡村治理经验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要素生产率低和平均利润率低是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着力推动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和平均利润率,以“五化”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抓牢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把项目引进、落地、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全市签约鲁商、正邦等亿元以上农业大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506亿元,目前全市在建乡村振兴项目769个,环比增长4.1%;今年已完成投资552亿元,环比增长10%,第一产业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24%。

  (二)下好土地规模化经营“先手棋”。把土地规模化经营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来抓,全市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5%。一是建平台。推广“平台+”“项目+”等模式,做大做强规模农业。胶州市城投公司与洋河镇合作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推动6个村庄流转土地1.1万亩,引进了投资23亿元的半岛田园综合体。莱西市所有镇街都成立了国有农业投资平台,采取“平台公司+村集体”模式,引导规范流转、规模经营。二是育主体。突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培育主体2.5万家,流转承包地134.9万亩;推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同业、同域、同链合作社联合社74个,建立协会联盟27个,引导抱团发展、组团突破。三是强服务。出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16条等政策措施,推广全程托管、综合农事服务、产加销一体服务等模式,全市建成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8处,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000多个,带动53万小农户实现规模化生产。

  (三)守住稳产保供“基本盘”。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一是保粮食安全。在稳面积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指导,及早落实病虫害、冻害等防控措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总产达133.42万吨,亩均407.79公斤,是近十年来第二高年份,最高亩产806.2公斤,连续三年突破800公斤。二是保“菜篮子”安全。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64家,在建44家,完工20家。上半年,全市生猪存栏130.56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3.72万头,比一季度分别增长5.3%、11.8%;全市蔬菜种植50.7万亩,总产186万吨、增长0.3%。扭紧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根弦,完成农产品检测22.9万批次、合格率达到99.2%。三是保主体经营安全。围绕打通复工复产堵点,对319家农企“一对一”定点包保,发放通行证4987个,为70家农业企业开具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投入品产业率先回暖、逆势上扬,农药原药产量、饲料产量、兽用疫苗产量、兽药产量,增长2.1%、12.4%、41.6%、16%。围绕打通产销衔接堵点,积极推动156家蔬菜生产基地、121家规模以上养殖场与121家阳光采购团体合作,大力开展“直播销货”“网红带货”等活动,通过益农信息社和日日顺、盒马鲜生等电商平台,促进“青岛农品”进社区、进学校,上半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45.9亿元、增长63.9%。

  (四)构建深度融合发展“全链条”。树立全产业链思维,以发展“四新”经济为重点,推动产业深度融合、集群发展。一是做强产业龙头。遴选培育新一代“青岛金花”农业企业12家,壮大奶业、禽肉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两条千亿级产业链。上半年,全市规上农业企业达到925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收达到716亿元、增长20%。二是做强发展载体。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省市农业产业强镇12个,打造1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工建设30家田园综合体、新增投资34亿元;积极争创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已上报申报方案。三是做强新型业态。围绕补链、延链、强链,着力推进正大食品、宝山高铁配餐、利群农业物流、益海嘉里食品工业园等中央厨房类项目建设;争取中央资金3572万元,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建设112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项目;开展线上线下农产品品牌展销推介活动,新创建9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累计38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达51个,位居同类城市首位。

  (五)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金扁担”。聚焦技术现代化,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配置“两全两高”等新装备,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依托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害虫绿色防控、非洲猪瘟防控等技术攻关实现突破,全市有16项农业科研成果获省科技奖,易邦生物“畜禽新疫苗技术创新体系”获全省唯一企业科技创新奖。着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发布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78项,推广绿色防控技术406万亩、统防统治450万亩。着力发展农业装备。引进中国农机研究院山东分院,全市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89%,“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实现全覆盖。着力发展现代种业。“国际种都”核心区新增投资1.57亿元,新引进现代种企12家。青岛新闻广播融媒记者:王振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