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
在里岔镇良乡二村
一名农妇顶着烈日,独自出门
去地里干农活,直至夜晚未归,
情急之下,家人赶忙去山中寻找,
却没有发现她的踪影。
后来,家人在田间地头仔细寻找,
最终在附近一处深20多米的机井旁,
发现了她所使用的农具和电动车,
见势不妙,家人连忙报警。
胶州市蓝天救援队接市110指挥中心任务后,
迅速启动救援,紧急召集队员奔赴现场,
连夜营救坠井农妇。
上山干农活夜晚未归家
“我们村里有一个妇女在地干活时,不知道怎么就掉到深井里了,家人已经报警,现在救援队正在赶来的路上。”昨天深夜,里岔镇良乡二村村民王先生(化名)向记者反映。
王先生告诉记者,这名女性村民大约四十多岁,白天一个人骑电动车去地里干农活,到了下午很晚没回家,家里人就出来四处寻找,最后在地里附近一处机井旁发现了她所使用的农具,怀疑坠井,家人就赶紧报了警,现场她的亲属已陆续赶到,因为机井太深,现场无人敢私自下去救援。
记者从村民处了解到,这名农妇坠落的深井是一处用来灌溉农田的机井,周围没有任何警示标志,就连一个简单的围挡都没有,而且井口与地面齐平,非常危险。胶州市蓝天救援队接到任务后,迅速集结队员,携带冲锋舟、绳索、提升器等救援装备赶到现场搜寻。
漆黑夜晚救援队员下21米深井
救援队到达现场后看到,该机井在一处农田中,直径大约10米左右,深21米,井边全是浇地用的水管,比较混乱,队长范振增立即安排队员用绳索下降到井底水中寻找失踪人员。
“根据现场环境,我们紧急制定了救援措施,把救援绳索一头拴在一辆皮卡车上,另一头拴在下井队员的腰上和腿上,多名队员和村民在井口帮忙一起拉紧绳子,慢慢送救援人员下井。”胶州市蓝天救援队队员刘德民告诉记者,下井救援的队员叫魏学磊,他体形偏瘦,适宜下井,并且有过多次下井救人的经验。
救援队员到达井下后,先用一根长竿四处试探,寻找落井者,找到后,立即用绳结将其固定好,并用衣服遮住坠井人面部,准备妥当后,上面的救援队员和村民,合力将坠井妇女拉出井外。当晚10点32分,坠井妇女被营救上岸,经现场医护人员确认已无生命体征。在场救援人员和村民无不为此感到遗憾。具体原因,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
结束救援工作,已接近夜里12点,拖着一身的疲惫,伴随的清冷的月光,救援人员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此时的他们已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
救援幕后有一群默默无闻英雄
这支冲锋在一线,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队伍——胶州市蓝天救援队是由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发起,工作主要以山野救援、城市救援、水域救援、自然灾害救援、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意外事故救援等各领域。从初期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自发行为,逐渐形成了有组织的户外志愿者、专业搜救人员、医护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的多元化架构。
记者了解到,此次参与救援的8名队员,都是胶州市蓝天救援队的主力成员,当晚在工作群里得知下达的任务后,他们放下手头工作,从四面八方紧急“集结”,到现场展开救援。
队员邱晓伟今年33岁,平时有着自己的工作,当晚收到群里的任务时,他正在医院陪媳妇看病,为了参与救援,他将家中老人叫到了医院陪同爱人看病,自己则驱车40多公里,赶到了事发现场。队员魏学磊则住在离现场最远的李哥庄镇,接到任务后,他二话没说,放下手头工作,紧急奔赴现场。
机井“吃人”悲剧何时休
今年以来,
机井“吃人”悲剧时有发生,
那么,这些意外和悲剧酒精该如何避免?
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农村取水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曾指出:农村取水井的安全问题是农村社会安全的一项重点工作。要立即开展排查,狠抓问题整治。
对农村取水井逐地块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坚决防止出现安全事故。
如何让机井“吃人”悲剧不再发生?乡镇、村庄等基层组织要组织做好定期巡查,设置警示牌、采取安装井盖或上锁等安全防护措施。要通过张贴相关公告、墙体彩绘的方式,公示机井位置和预防措施,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对那些已废弃不用的机井,要动员社会力量采取黏土填埋措施;重点做好对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防护和安全教育。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和杜绝机井“吃人”悲剧的发生。
坠井后如何自救?
如果水太深,双脚蹬在井壁,双手扣在井壁缝隙,使身体不再往水下沉。然后高声呼救,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
再来,察看周围环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自救,如果落入部位较深,可腾出一只手将随身物品抛到地面引起路人重视。
如上述办法都不奏效,井口窄,井深,人的大脑缺氧,要保持冷静,保存体力,等待获救机会。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