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陈晓婉袁涛制图:巩晓蕾
无异味、无泄漏、无噪音,干净整洁、绿树成荫。7月27日,记者走进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花园式的工厂让人耳目一新。
“今年起,国家对非甲烷总烃排放指标的要求提升至60毫克/立方米,而我们公司3个排气筒目前的平均排放浓度只有31.9毫克/立方米,比国家要求低了近一半。”齐翔腾达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尹伟令自豪地说。作为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扛起生态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更是分内之事。目前,齐翔腾达已累计投资3.6亿元,实施了230余项技改,既保证了达标排放,又实现了节能降耗、企业增效。
就在记者采访之时,喜讯传来。这家以石油加工副产品碳四为原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以营收300亿余元再次荣登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位列第322位,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如今的齐鲁大地,经济、环保齐抓共管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为时代共识。
齐翔腾达所在的淄博市是老工业城市,传统产业占比达70%,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的近八成,多年形成的资源型产业结构使得生态环保包袱重、压力大。这也与山东的省情高度相似。“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难点除了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结构性因素外,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机制未理顺也是重要方面。这些问题不解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就难以凝聚起合力。”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满军表示。
立足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去年底,我省印发实施《关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全过程,坚持新旧动能转换与生态环境保护一同谋划、一起部署、一体推进,用经济和环境“双指标”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质量。同样在去年,淄博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性提出“全员环保”理念,明晰市级领导、职能部门、县级镇级党委政府、企业、社会公益组织等生态环保责任,将生态环保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实现生态环保治理的齐抓共管、高效协同。
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淄博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生态环境委员会,下设12个领域的专业委员会。“专业工作领域做好组织协调,分管领域、分管行业承担环保责任,谁的‘战区’出了问题就打谁的板子,哪个领域出了问题就追哪个系统的责。通过责任追究落实,倒逼环保工作责任的真正落实落地。”满军介绍。
变“小马拉大车”为“千军万马齐拉车”,多方合力下,今年上半年,淄博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氧化硫浓度改善率列全省第4位,臭氧浓度改善率列全省第5位,14个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改善8.08%。
放眼全省,山东出台系列举措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分类改造提升现有工业企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循环发展,提升城镇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将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几项数据看出了山东的强力行动——近几年,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家,关停化工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199家压减到85家;去年,压减煤炭875万吨、生铁465万吨、粗钢923万吨、焦化777万吨;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2.9%。
“各级各部门、社会各方面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不能就环保抓环保,也不能就发展抓发展,必须强化统筹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转型。”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宋继宝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深融入全省各地的发展思路中。
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不仅“真刀真枪”,还舍得“真金白银”。去年,我省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统筹资金集中支持节能减排、大气、水、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大幅改善,细颗粒物浓度较2013年下降49.0%;优良天数从152.8天增加到217.9天;重污染天数从60.8天减少到12.3天。
环境保护不是一日之功,生态问题不能只靠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年,同时还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统筹’理念,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力求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宋继宝说。
(大众日报记者陈晓婉袁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