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天旌旗红——八路军老战士孟繁禄的抗战故事

2020-07-21 08:59 来源:华声在线

  一件件叠放整齐的老式军装、一张张泛白的战友留影、一枚枚斑驳的战斗勋章……7月中旬,记者走进省军区衡阳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孟繁禄老人家里,看到眼前的陈设,顿时对这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肃然起敬。

   蜡黄的入伍通知书

  在孟繁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张蜡黄的入伍通知书。展开这张通知书,孟繁禄的思绪一下子回到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孟繁禄1924年出生在河北巨鹿。1937年10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日军的魔爪很快伸到了他的家乡。

  “那一年,我的大哥从家中外出,就再也没有回来,有人说是饿死了,也有人说是被鬼子杀害了,这对于战争年代的一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孟繁禄告诉记者。

  当时只有14岁的孟繁禄,虽然心智尚未成熟,但他对残酷的侵略战争印象很深刻,抗日的信念也开始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39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征兵人员来到他们村招兵,孟繁禄和他的二哥决定报名参军打鬼子。

  部队指导员带走了孟繁禄,并给他母亲留下一张入伍通知书。为了防止被频繁进村扫荡的日军发现,孟繁禄的母亲把通知书小心叠好,塞进墙面的砖缝中,直到解放后才取出来交给他。

  “这是一份对我革命身份的认证,更是一份对抗战胜利、民族解放的寄托。”时至今日,这张珍贵的通知书,依然不时勾起这位老战士的从军记忆。

   醒目的伤疤

  尽管已经95岁高龄,眼前的孟繁禄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记者仍能感受到一个勇者的气场。

  采访中,孟繁禄左手臂上的一块伤疤格外引人注目。“这个伤疤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孟繁禄告诉记者,他所在的部队主要任务就是在敌后打游击、搞破袭。而他刚刚进入部队时,因为年龄小不能配枪,被分配到营部卫生所学习医疗急救,每天练习止血、包扎、固定的基本功,很快就当上了连队卫生员。

  “那时,部队白天休息调整,晚上行军作战,主要组织开展石家庄、邯郸一带的破袭战。”他回忆道。

  一天晚上,部队在田庄发起战斗,在撤出田庄与部队会合的途中,落在后面的孟繁禄看到一名战友因腿部严重负伤,正在地上艰难地爬行。

  他赶紧停下来,给战友固定、止血,简单包扎,可此时日军已经追出村子,枪声离他们越来越近。战友情急之下,一把推开孟繁禄:“别管我,赶紧走,快给部队汇报情况!”孟繁禄只好暂时留下战友,可刚一动身,敌人的炮弹在身边炸响,横飞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左手臂。

  顾不上疼痛,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回去与部队会合。庆幸的是,因为天黑路不熟,日军追出村子不久就返回了,负伤的战友也因孟繁禄及时报告部队得到救治,留住了宝贵的生命。

  直到1942年秋天,部队奔赴延安前,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战斗,孟繁禄经历了上百次。可孟繁禄却总说,缺吃缺穿缺武器,这些都不是苦;要说苦,唯一的就是看着受伤的战友因医疗条件太差而不幸牺牲。

   闪耀的勋章

  解放以后,国家多次纪念抗战胜利,也多次给孟繁禄颁发勋章。

  在他记忆深处,1955年颁发的纪念抗战胜利独立自由勋章显得格外珍贵。

  1955年2月12日,毛泽东发布主席令,决定向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授予独立自由勋章。

  “那时,我正在第一军医大学学习,学校为此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表彰大会,我和近千名抗战老兵齐聚礼堂,时任校长殷希彭把一枚枚功勋章挂上戎装。”回想起当年授勋的场景,孟繁禄顿时目光如炬、嘴角轻扬。

  也正是因为这枚勋章,他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孩子全部当兵保家卫国。

  “我的三个儿子分别取名‘孟翔军’‘孟燕军’‘孟跃军’,他们先后走上了从军之路,也延续了一脉相承的军人血脉。”孟繁禄告诉记者,尽管三个孩子都只是服完兵役就退伍到地方工作,但是,他们都圆了他的梦想,令他每每谈起都欣慰不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作为一名抗战老兵,我一定要把荣誉化为动力,以自己的绵薄力量讲述历史,让青年官兵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采访结束时,孟繁禄说道。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记者施泉江 通讯员刘戈洋丰爱斌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