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青岛取经上海,开放之风从长江吹向黄河

2020-07-12 18:02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51名干部,重点从青岛市发改、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职能部门和青岛各区市、功能区的有关职能部门中选派;

  18家实训单位,包括上海浦发银行、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复星集团等;

  赴沪专业实训干部,时间整整两个半月……

  青岛这是要干啥来?

  大江东工作室跟踪探究,发现这番青、申互动,其间大有深意。

  7月9日起,这批青岛干部,开始了上海实训生活,肩负的任务十分明确——向上海取经,青岛这座北方城市,要给现代服务业“补课”。

  刚开始,东姐是有几分诧异的。要知道,青岛也是北方“领跑者”之一:长江以北第3个GDP过万亿的城市,拥有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6个,向来是山东经济发展龙头。即便今年1至5月,面对疫情冲击,工业投资仍保持了20.5%的增速。

  这么一座硬核城市,为何要大规模派官员南下,深入取经?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专业实训,为何选择上海——

  青岛踏上新时代取经路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端,山青海碧,黄海明珠。

  与上海同为改革开放前沿,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并被国家赋予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大政治责任。

  2020年6月末,青岛召开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集体谈话会,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与该市第一批实训干部整整聊了2个小时,叮嘱的重点是,实训干部要挂起职务、当好职员,尽快融入新角色,拜上海企业、机构为师,利用一切机会学习鲜活的上海经验、上海场景,虚心当好上海的“学生”。

  当天下午,这51名干部赴沪,开启2个半月的实训之旅。这一番大动作,青岛瞄准的是打造北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2019年,青岛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七千亿”,达7148.57亿元,占GDP比重达60.9%,超山东全省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0.4%,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压舱石”。

  但青岛决策层认为,与国家战略要求相比,青岛在金融、法律、航运、贸易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实力仍有欠缺。近年来,青岛一直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但要实现突破,还得靠现代服务业发展助力,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用王清宪的话来说,“我们有强大的制造业,必须有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比例得科学。特别是要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要服务黄河流域,我们的服务功能更应该强大。”

  推动发展的方式有很多,青岛,选择了影响最为深远的那一种——从人才着手,派出大批干部赴上海扎根学习、专业实训。

  青岛有过类似的成功实践。2019年,青岛在全国首开先河,启动“体悟实训”干部培养模式,全方位、大批量、持续选派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如饥似渴,有干部形容,“几乎激活了每一个神经细胞”。有的利用中秋走街串巷参与市场调研,跑了40多家大小商场,写了30多条意见建议送回来。实训干部的不少建议,已变成如今青岛的具体行动、政策。

  如今,青岛继续放大坐标找不足、提高标准找差距,又瞄准了上海。

  在青岛人看来,深圳和上海,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分别引领了珠三角、长三角的快速发展。“学深圳、赶深圳”,是要体悟“深圳奇迹”背后的市场逻辑、资本力量,用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上海取经,是通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上海改革发展全貌,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

  青岛人说,跟最好的比、向最好的学,才能变得更好。

  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与之共舞

  上海,以热烈的态度,欢迎着青岛的到来。

  7月7日至8日,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学习考察团千里赴沪,寻求两地合作可能。7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齐齐亮相,与青岛市党政考察团一行座谈。李强再次明确指出,更好服务全国发展,是上海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黄海东海同潮,携手同行姿态明显。

  王清宪率队密集考察上海现代服务业,7月8日,在上海出席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他的现场演讲金句频出,有论者笑说,“果然是人民日报记者出身”——

  “作为一座北方城市,我总感到青岛的城市意韵与上海有很多的一致性。虽然横隔长江、地处南北,其实青岛离上海并不远,特别是历史文化经济上的渊源更紧、更亲,一如黄海连着东海。”

  “国内大循环,必然是跨越南北、东西互济的循环。中央这次对新的发展格局的部署,必将更大力度地推动南北、东西互动,推动整个北方地区在中国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中重新定位、加速成长。”

  “青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我们由衷希望更多的上海企业走进青岛,更多的年轻创业者走进青岛,为建设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携手努力。”

  读懂这些句子,不难理解青岛行动的志向与追求。

  现代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达到60%左右,发达国家稳定在70%左右。

  为什么选择来上海?“跟最先进对标,向最优秀看齐”——去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处于全国乃至全球最前沿。

  实训,不是装装样子。上海大力支持,青岛干部的专业实训,有周密的制度设计。实训采取“课堂培训+岗位实训”方式,实行“导师带、跟项目、打实战”。

  6月29日至7月8日,青岛干部抵沪后首先集中培训。课程相当紧凑,上午下午不同专家主讲,集中在科创、文创、金融、政策研究等领域,晚上则对当天课程分组讨论。高密度学习背后,是一座城市向前奔跑的紧迫姿态。

  7月9日,集中培训告一段落,也预示着企业实训正式开启。

  从首批青岛干部“入职”的上海实训单位来看,指向性明确:复星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启迪之星、盈科创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众传媒、张江高科……都是现代服务业企业或机构;51名干部,是从相关职能部门中选派的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层业务骨干。

  青岛要求:干部们到上海后,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上手新工作,充分利用集体学习、实训、调研等一切机会,找到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金钥匙”。

  毕竟,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与之共舞。

  新时代城市之间的对话切磋,背后是宏大国家战略

  近年来,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已经成为城市成长、向更高处攀登的“必修课”。

  仅以山东为例。2019年7月,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时任省长龚正就曾率领山东党政代表团,从济南西站启程,赴北京、河北雄安、上海学习,开启为期5天的“取经”之旅。龚正已接棒成为上海市代市长。人事有更迭,但山东学习的步伐还在继续。

  王清宪认为,与上海对接,首先是人的对接。“选派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与赴深圳体悟实训一样,都是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据悉,青岛后续还将持续保持大批量干部在深圳、上海等城市实训,作为干部培养提升的一个长期性、战略性路径选择。

   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理念深具魅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开放。王清宪点醒,“要多留意上海人怎么对待新事物,如何以开放的意识、开放的眼光解决问题,搞清楚背后的机理是什么、穴位在哪里。”

  青岛干部来沪,上海也同样热衷取经。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曾先后赴安徽、江苏、浙江,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好经验好做法,共同谋划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文章。

  千城千面,学无止境。新时代城市之间的切磋,瞄准的是更高处。比如,长三角一体化,就是首届进博会期间中央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而青岛与上海的携手,背后同样有宏大的国家战略在支撑。

  毋庸讳言,北方地区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有下降趋势,推动南北区域均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挑战。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调整的今天,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北方地区必定会进入一个“补课式”的较快增长阶段。

  王清宪分析,国内大循环,跨越南北、东西互济。作为东部沿海城市,青岛从来就是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在推动国内大循环中,必将也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阶段,青岛有责任当好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让开放的风吹向黄河流域。“上海、青岛携手,必将会为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做更多、更大、更富有实际成效的事。这也正是我们来上海对接现代服务业的真切期盼。”王清宪说。

  上海,背靠长江,面向太平洋,长期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青岛,依托有容乃大的海洋文化,站在中国开放发展的新风口。泱泱大国,南北互济,东西携手,将共同谱写中华民族迈入新时代的雄浑乐章。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