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大事。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但连年丰收绝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国内每年因人口数量增长须增加粮食需求上百亿斤,粮食供求仍将长期处于紧平衡态势。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端稳“中国饭碗”,确保粮食安全。
保粮食安全,让仓廪更实,既需做好当下紧要工作,又要着眼长远发力。山东是粮食生产大省,当前夏粮收割正在进行。各地各部门要强化科学调度,做好抢收工作,保夏粮颗粒归仓。要做好夏粮收购,落实便民措施,方便农民售粮。从长远看,保粮食安全,要守住耕地红线,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效益,保证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藏粮于地,就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大坝。耕地既要守住数量红线,更要守住质量红线。要保护和提高土地生产粮食综合能力,推进轮作休耕、秸秆综合利用,进行耕地土壤肥力恢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呵护耕地健康,提高耕地质量,为粮食安全系牢“保险带”。
向土地要粮,更要向科技求粮。保粮食安全,要藏粮于技,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背后,生产低效问题依然存在。我国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我国缺水,但不少农田灌溉仍伴随高度浪费。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要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从种子品种、化肥农药、技术装备等方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要素综合生产率以及粮食单产。科技支撑既要“顶天”,注重先进科研成果引进创新,更要“立地”,让新技术新品种走进田间地头。
保粮食安全,还需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藏粮于民,就是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一些地方,种地收益不如外出打工,影响着农民种粮积极性。如果没有人愿意种粮,粮食安全从何谈起?要坚持强农惠农政策不动摇,健全完善综合扶持政策,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发展粮食产业经济,让种粮农民共享加工转化增值收益。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牢牢端稳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才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给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