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档案捐赠、网上展览开展、微电影首映……6月9日是第13个国际档案日,青岛市档案馆举行第十届档案馆日宣传活动,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记录城市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与关键节点。
青岛档案馆姜永河馆长出席馆日活动并发表讲话。相关单位领导、媒体代表、热心市民和微电影《碑心石的故事》创作人员参加活动。
抗疫档案捐赠丰富城市记忆
青岛市档案馆举行珍贵档案捐赠活动,捐赠活动旨在加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档案资源建设,补充丰富档案馆藏,记录城市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与关键节点,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档案知识与档案文化。
“抗疫”档案捐赠包括: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一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捐赠的全体队员亲笔签名的医用防护服一套;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二队(青岛市卫健委委属医院)捐赠的全体队员亲笔签名的医用防护服一套;市北区疾控中心捐赠的满含着治愈患者吕先生感激之情的锦旗,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爱青岛新媒体部征集的“抗疫”照片200余张。市档案馆“抗疫”档案征集硕果累累,百花齐放。
青岛报业集团向市档案馆捐赠“媒体记忆”抗疫照片,照片包括青岛报业集团一线记者,在防疫抗疫、支援湖北(武汉、黄冈)、复工复产等过程中形成专栏撰稿、纪实材料和其他疫情相关宣传报道等文字、照片、影像等档案资料。
姜云宗先生捐赠油画《晨曦》。姜云宗老先生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荟文阁艺术馆负责人,在水墨画与油画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晨曦》以大海为主题,取桑海风韵和抽象于具象之间,追求理想魅力。
孟宪良先生捐赠《孟子世家流寓青岛支谱》。孟宪良先生潜心研究青岛历史多年,祖谱详细记载了青岛各地市孟子世家子孙谱系,是研究孟子文化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杨德胜先生捐赠了包括老青岛工业实物、烟标、票证及老照片等在内的数千件藏品。由于场地有限,当天仅展示了两台缝纫机、部分老烟标和反映青岛公私合营情况的一系列币章等。
目前,青岛工商历史博览中心已完成封顶并进入内部装修,布展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而相关的征集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青岛市档案馆欢迎广大热心市民继续支持我馆的征集工作,呼吁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参与青岛的工商业记忆,让青岛工商业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和光大。
青岛“战疫档案”网上展览开启
今年以来,青岛市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记录历史的职能,用档案完整记录下岛城人民打赢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全过程。
“留住时代记忆,见证人民力量-2020青岛‘战疫档案’”主题网上展览同步开启,为众志成城、倾情援鄂、人民力量、青岛楷模、战疫心曲、全媒传播6个部分,展出珍贵抗疫照片百余张,详细记录疫情之下的媒体记者深入一线采访,用镜头记录精彩故事与感人瞬间,生动还原青岛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过程。
本次展览以采用线上展览形式进行展播,方便疫情期间民众参观,扩大传播范围,加强互动时效性。
市档案馆依托已创建的官方抖音号“青岛市档案馆”开展短平快宣传新模式。“青岛市档案馆”抖音号,以抖音30秒至1分钟时长的短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着力打造档案新媒体文化宣传优质品牌,成为岛城主流媒体城市文化传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起历史知识普及、档案文化宣传职能。
微电影《碑心石的故事》首映
微电影《碑心石的故事》首映式在青岛市档案馆举行,该片为档案历史文化题材微电影“红色三部曲”的第二部。
该片为档案历史文化题材微电影“红色三部曲”的第二部。影片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开采、运输为主线,将档案人发掘碑心石开采过程贯穿其中。深情讲述了青岛石匠们以新中国主人翁的精神,在开采技术和工具落后的情况下,集中智慧、攻坚克难、顶风雪,冒严寒,众志成城,终将300吨重的整块碑心石在最短时间内一次性开采完毕并成功转运的故事。该片也展现了档案人深入挖掘历史,完善城市记忆,体现了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责任担当。
近期,青岛市档案馆将通过“青岛档案公众号”向社会推介该部电影。
德国涉青历史档案利用平台免费开放
档案馆日当天,青岛市档案馆还推出德国涉青历史档案利用平台。
据了解,为推动青岛市全面对德合作工作,我市将涉德档案保护和整理开发工作纳入其中,将对档案馆、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的2100余卷德文档案进行保护抢救与整理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德文档案文献联合检索中心。
市档案馆选取了部分德华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德华大学)档案向社会公布,内容涉及大学创建及扩建、院系及课程设置、师资、生源和创办刊物等,为青岛市德国客厅建设和全面双招双引攻势服务。
市民可登录青岛市档案馆德文档案利用平台免费查阅利用。
(爱青岛/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叶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