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1+1+1+1>4 长三角四手联弹奏新篇

2020-06-07 15:50 来源:央视网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国的近四分之一,有6个城市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包括我国经济总量排名最高的城市上海。长三角的各个城市怎样拧成一股绳,朝着世界级城市群的方向来发展呢?2019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那么,规划纲要实施一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如何加强互动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哪一些进展?

  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按照规划,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将要办六件大事,即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建立更加有效一体化体制机制。要建立一体化体制机制首先就要突破行政壁垒的限制。

  这座正在建设的桥叫元荡桥,一座180米的桥,虽然距离不长,连起来的难度却很大。元荡桥横跨在沪苏交界处,一半在江苏,一半在上海。两地的规划对不起来,设计对不起来,防洪标准对不起来,审批也各有各的要求。

  为了破解这样的难题,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中提出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将示范区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元荡湖正好处于示范区。规划提出,要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从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打破行政边界,不改变现行的行政隶属关系,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为了建好元荡桥,新成立的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为上海、江苏各部门开了十几次会议。最终,在设计上由江苏委托上海设计,在建设上也由江苏委托上海招标建设,在标准不同时选取较高标准,只用“一张图”。

  通过一个个项目的探索,示范区把积累的创新经验固化下来。今年年内,示范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实施机制”有望出台,长三角各城市群之间通勤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从江苏花桥坐地铁到上海只要10分钟的时间,大大方便了两地上班族的通勤。上海地铁11号线是我国第一条跨省地铁,而正在建设中的苏州S1线将接驳上海11号线,通车后苏州到上海乘坐地铁即可通勤。2019年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又开通了5条跨省公交线路。

  截至目前,示范区跨省公交网线已形成跨省域公交线路17条,日均投运41辆,日发超过600班次。长三角同城化效应不断扩大,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正在崛起。

  长三角地区以百分之四的国土面积撑起了中国GDP总量的近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之一,长三角如何通过协同发展保持更强劲的动力,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情况下重要性更为凸显。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中提到,要在这里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也应运而生。

  陈熙是无锡一家制药企业的研究人员,企业正准备研发一款新药,需要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结构基础,他们带着自己的样品来到上海张江。

  在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诸多尖端实验正在这里共享仪器设备。

  科创体系的协同发展正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推开,地缘相近、产业交融,这里也成为长三角科创聚合的高地。

  在江苏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里,全球首条万吨级熔体直纺生产线正在进行产品量产前的小规模生产。和过去常见的企业单打独斗不同,参与这次研发的包括了上海东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和江苏、浙江等地的15家行业骨干企业的技术人员,他们共同为推进全球领先的阻燃纤维等产品的量产抱团发力。

  目前,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一声巨响,浙江湖州这家民营火箭企业自主研制的“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顺利完成第三次摇摆试车点火试验。

  朱雀二号是我国正在研发的运力最大的民营运载火箭,这个发动机的推力室是整个火箭的核心部件,它的导管源自浙江,铅焊技术依托江苏无锡。它的发动机试验能够克服今年疫情带来的影响快速推进,得益于企业在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链布局。

  正是瞄准长三角产业协同带来的发展优势,这家来自浙江的企业把生产基地安在了安徽滁州的苏滁高新区,而企业的研发在上海,模具加工在浙江温州。在安徽滁州这个由苏州工业园区与安徽当地政府共同招商运营的苏滁高新区,200多家企业中有70%的都来自长三角区域。

  长三角一体化最终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试点县的一部分,浙江嘉善县的医院和上海的几十家三甲医院建立起了联系。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嘉善本地医生与上海儿童医院的专家一起通过共享医院信息系统对当地一名小患者进行会诊。

  远程医疗系统在当前技术上并不算很难,而医保的互通让老百姓看病报销不用来回跑是解决老百姓异地看病难的重要前提。

  在浙江嘉善养老的上海市民钱先生患有慢性病,经常要到医院开药,以前他每个月还得跑回上海去排队报销。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而长三角地区在全国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上海牵头开发了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信息平台,采用“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的异地支付模式。也就是如果一个来自上海的病人在浙江嘉善县门诊看病,医生按照嘉善县的医保目录开药,而报销额度按照上海的标准自动结算。

  到目前为止,三省一市已经有570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了长三角异地门诊直接结算信息平台。除了医疗以外,这一年来,长三角一体化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百姓。从浙江开始推行的“最多跑一次”也逐渐开始跑向长三角,首批758项的“自助通办”事项可以通过布设在青浦、吴江、嘉善自助终端办理,长三角的居民生活越来越便利。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一体化意味着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协同作战;不再是只顾着竞争,更要互补、集群、同步、协调,要抱团发力。一体化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产业经济,而是方方面面的融合,也涵盖了包括交通、医疗在内的公共服务,这也是为什么居民会有明显的获得感。打破行政边界,让包括人在内的各种要素能够在区域内通畅地流动,努力实现同城效应,不仅区域经济会发展得更好,居民的生活场景也将实现从城市到城市群的跨越,变得更加丰富和便利。

  来源:央视网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