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似海,厚望如山。回望来时路,在山东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2018年3月8日,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同年6月,总书记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后视察山东。乘着东风再出发,牢记嘱托勇攻坚。两年来,山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总要求和“四个扎实”指示精神,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深刻变化。
今天起,本报推出“牢记嘱托走在前列”大型全媒体报道,聚焦省委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更加扎实做好山东各项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实际成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磅礴奋进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发展始终记挂在心,多次视察山东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要求山东“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要求山东“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仍以坚若磐石的定力和奋勇攻坚的姿态,逆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矢志前行。
逆风前行不畏难——
以实招硬招答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考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山东必须答好的时代考卷。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山东清醒地认识到,最大的风险是不发展,最大的弱项是慢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乱发展。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而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超常规、大力度、突破性的实招硬招。
疫情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关乎高质量发展大局。正月初三,潍柴发动机板块按原计划正式开工,很快就带动了国内产业链上下游300多家合作伙伴复工。今年3月,潍柴发动机板块产量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销量稳居行业榜首。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超前研判,直击疫情影响的堵点难点痛点,出台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52条、支持中小企业20条、外资企业复工复产19条、稳就业24条等一大批务实政策,在全省部署开展“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攻坚行动,结合“万名干部下基层”,山东有效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条条落实落细的政策举措让企业吃下安心复工复产的“定心丸”,全省企业迅速掀起复工复产高潮。至3月12日,全省26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已达99.7%。续建省级重点项目3月底全部复工,一季度计划开工项目全部开工。
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具有牵引性、示范性、支撑性作用。5月13日,荣昌生物新药研发产业化项目现场,200多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每天晚上10点前这里都是一派繁忙景象。这个项目将实现全球首款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双靶标抗体药物的产业化,带动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一批重大项目。与此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谋划推出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方向和“十强”产业领域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233个省重大建设类项目。
5月16日,山东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省16市的79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这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以来,重大项目一次性集中开工建设最多的一场活动。
这些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等产业,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已连续举行了7次重大项目开工或签约仪式,释放了双招双引“不断线”、项目开工不止步的信心决心,也彰显了山东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活力。
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这次疫情暴露出我省在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方面的一些短板,这当中实际上也蕴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山东谋划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项目,第一批274个已开工70个,上半年将再开工100个。对新谋划的第二批495个项目,山东重点突破融资难题,开通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争取年内完成投资1457亿元左右。
位于海阳市的山东省数据枢纽工程是首批274个补短板强弱项项目之一,今年5月开建,预计2022年12月建设完成,将促进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数据流通产业发展,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山东建设。联合建设单位山东乾云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牛文强介绍,项目采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包括2000平方米左右的数据中心和1500平方米左右的展示中心,预计总投资2.5亿元。
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山东全面落实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四个一批”要求,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先为大项目好项目提供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保障。
以实干开路、靠攻坚闯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山东正以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夺回来,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咬定青山不放松——
新旧动能转换向着“三年初见成效”全力冲刺
4月30日,山东A股上市公司全部公布2019年年报,这样一组数字令人瞩目:2019年山东新增A股上市公司16家,新增数量创近10年新高,大多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这得益于通过新旧动能转换,越来越多的山东企业正做强做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于山东来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就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
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依托,聚焦聚力“十强”产业,逐一制订发展规划、成立工作专班,设立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和6000亿元规模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以市场化机制,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日之功,阵痛期在所难免,而经济下行压力大、矛盾风险交织,加之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困难叠加、压力陡增。
面对诸多“两难”“三难”甚至“多难”的境况,山东省委、省政府态度非常鲜明:动能不转,没有出路。按照既定规划体系,一张蓝图干到底,用这几年的退一步,换得未来几年的健康大踏步向前发展。
山东经济结构偏重,在环境、能耗、规划空间等指标都达到或接近天花板的情况下,旧动能出清、提升需要“断臂之勇”;新动能引入、激活,需要“接骨之能”。
这种“勇”,在于主动割舍旧动能,坚决不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产出的GDP,努力创造绿色低碳环保、高效益高质量的GDP。两年多来,山东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家,去年全年压减煤炭产能875万吨、生铁465万吨、粗钢923万吨、焦化777万吨。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15.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降到9.6%,同比降低1.3个百分点。
这种“能”,在于紧抓“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这个牛鼻子,既放眼未来超前布局,又精准施策系统推进。作为全球最大的铝业和棉纺织生产企业,近年来,魏桥创业集团不断加快动能转换的步伐,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他们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
共建魏桥国科研究院,力争用5-10年时间,聚集30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再造一个“新魏桥”。
发展面临的压力越大,越要善于寻找和捕捉机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给经济带来较大冲击挑战的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了新技术、新服务、新动能。山东抢抓国家新一轮产业布局机遇,以5G商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为重点,加快推出牵引性强的重大项目,在全国率先出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年内将建成5G基站4万个,集中打造20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平台。
2019年,山东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2:39.8:53.0,服务业主引擎作用凸显;全省“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20.7%增长到28%,投资占比达到44.8%。今年前4月,“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3.6%,“十强”产业投资增长38%。
“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正积厚成势,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培育,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向着“三年初见成效”全力冲刺。
创新引领不止步——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在于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牢记总书记嘱托,山东把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作为提高经济创新力的重大平台,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新旧动能转换。2019年,省级预算安排科技创新发展资金120亿元,是上年的3.7倍;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500余家,总数突破1.1万家……千帆竞发,创新潮涌,一场重塑科技创新格局的“大戏”已拉开帷幕。
巨变的“种子”正在惊人地成长。济南城东,中科院超高速电磁驱动试验及测试设施项目正在紧张施工,10月底前项目将完成所有10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这个项目,填补了山东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空白。未来,这里可进行最高运行速度1000km/h的超高速试验与测试,占据国际超高速轨道交通产业战略制高点。
今年1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宣布启动建设深海研究中心。作为我国海洋领域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已成功自主研发了全海深潜标、全海深滑翔机、全海深水下相机,组建了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深远海综合科考船为核心的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科考平台。
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平台、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规划全面启动;机制更加灵活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相继揭牌;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加紧建设;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康复大学花落青岛……全球创新要素加速向山东聚集,推动经济变革性跃升。
创新带来的活力,正在改变越来越多行业。在临沂金兰物流基地,商户和车主通过一款新开发的手机APP就能掌握物流运输的速度、安全以及途中周转等信息。货源和车源之间的转换最快只需3秒钟,刷新了全国物流发货速度纪录。从“挤满人”到“几乎没人”,金兰物流信息交易大厅的变化是临沂物流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临沂物流产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从传统物流向现代化智慧物流迈进。
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从研究出台“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到实施扩权强县改革,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到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的每一项改革,其核心无一不是解决“动力”和“活力”这两个关键问题,而最终的依归就是高质量发展。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家“四不像”(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不到7个月,就已经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0余个,建设各类研发机构41家,注册高技术产业化公司21家,吸引省外高端人才团队23个,累计带动全社会投资超过100亿元,形成了优质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向山东云集的聚合效应。产研院水处理绿色技术研究所所长卞卫国说,其团队由来自中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的16名专家组成,之所以落户济南,正是看中产研院需求导向、机制灵活、体系健全、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
按照总书记要求,山东谋划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提出并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军民融合、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区域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八大发展战略,正不断拓宽高质量发展新航道。
2020年是山东“重点工作攻坚年”。山东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头拱地、往前冲,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攻坚姿态,纵深推进八大发展战略,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奋力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纪实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