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劳动者】为中国高铁打造最快最安全的"腿脚"

2020-05-03 07:47 来源:青岛新闻网

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在组装转向架。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五月是鲜花的海洋,春夏交替的时节,五月是播种的季节,更是勤劳智慧的季节。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很多人为了一份责任,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依然坚守在生产第一线,用双手与劳动、辛勤与汗水,诠释着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真谛。

  从全面启动高速动车组项目以来,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高铁作为一张“国家名片”闪耀五洲,中国制造的高速动车组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据统计,全国43%的高速动车组都是由中车青岛四方股份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本期“最美劳动者”介绍两位制造高速动车组的高级技工。他们用自己精湛的技艺,为中国高速动车组打造出一双双闪电般速度的“快腿”。他们分别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车辆高级技工孟庆迪。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

  用匠心助力“中国速度”

  郭锐出生于“铁道世家”,他的祖母、父亲都是四方机厂(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的工人。从小耳濡目染,尤其是看着当钳工的父亲经常像变戏法一样制作各种物品,郭锐非常着迷。“我少年时期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钳工,比父亲更优秀的钳工。”郭锐说。

  高铁动车跑得又快又安全,离不开一个核心部位“转向架”,它相当于列车的“腿脚”。来自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的首席钳工技师郭锐,正是动车组转向架装配制造领域的“能工巧匠”。

郭锐装配动车转向架。(资料图)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事动车组装配15年来,郭锐经手了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十余种型号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制造。凭借精湛的技能,独创10余项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解决了大量转向架装配关键技术难题,为高速动车组的高质量制造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的走行部位,直接关乎行车安全,装配要求极高。“复兴号”动车组试制时,转向架装配遭遇了瓶颈难题。由于复兴号转向架采用全新的分体式轴箱设计,对装配精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轴箱内孔公差,必须控制在0.04毫米之内。试制初期,各种装配方法试了很多次,可精度一直不达标。

  六个螺栓的紧固次序组合有720种,而且由于每个螺栓紧固的力度都直接影响装配精度,预紧力度组合更是不计其数,要找到最准确的装配方法,简直就像破译密码。郭锐接到攻关任务后,带领团队制定了90种装配方案,一组一组试,一点一点调,上千次反复验证,最终找出了最佳方案。

  一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直接相关的部件就有上千个,类似于“0.04毫米”的难题数不胜数。郭锐带领团队啃下了无数的“硬骨头”。

  郭锐勤于钻研,在动车组装配一线,他还创造了很多绝招绝技和革新发明,都成为了生产线上的“法宝”。

检查转向架组装精度。(资料图)

  在高速动车组装配岗位上,郭锐先后独创了10项先进操作法,获得18项国家专利,有37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奖。以郭锐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汇集了347名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一线技能创新攻关、带徒传技的“大本营”。

  凭借在动车组装配领域的贡献,郭锐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最美铁路人、山东省首席技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振超技能大奖等荣誉。扎根转向架装配一线,郭锐用匠心助力中国速度,为中国高铁“金名片”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当前,受疫情影响,企业的生产任务加重了,郭锐肩上的担子也更沉了。郭锐正带领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争分抢秒,努力创新攻关,为企业实现复工达产任务而忙碌着。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高级技工孟庆迪:

  给高铁“腿脚”装监测仪100%保障产品一次交检合格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的核心部件,它好比动车组的“腿脚”。如果高速飞驰的列车转向架出了问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如何保障动车组转向架实时动态被准确检测到,不误报、漏报故障,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监测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高级技工孟庆迪,负责为高速动车转向架安装监测系统,以及配线检修工作。“我们是车辆专科‘医生’,安装车轴监测传感器、配线、检修转向架,是一个看似普通但却责任重大的工作,旅客安全、铁路通行效率都系于我们手上。唯有我们把好‘脉’,高铁列车才能更安全驰骋在祖国大地。”孟庆迪说。

孟庆迪检修动车转向架。(资料图)

  随着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安全监测仪器不断迭代更新,以及返厂维修车辆的升级改造,面临检修加改项目多、新进人员技能水平不完善等问题,孟庆迪认真梳理各项难点,发挥团队优势,对影响生产完成的瓶颈问题组织全员认真分析,制订措施,同时实行以师徒质量同责的质量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管理。

  孟庆迪立足于“安全生产为本,产品质量至上”的从业理念,一边亲手操作,一边辅助工艺和设计变更,优化产品方案,与班组员工一道为动车组的安全行车提供了有效保证。他不断改革创新,探究工艺文件中的细节,同技术人员对公司产品不断进行优化,梳理出各车型配线检修异同点和加改工作重要项点。编制的《各车型加改异同点汇总》和《工艺文件一口清解析》,被班组员工尊称为“配线宝典”。组织并参与的《降低动车组分体式传感器位置混装率》、《降低动车组检修转向架轴温监控系统故障率》攻关课题分获公司二等奖,并发表论文《降低转向架轴温监控系统故障研究》。

孟庆迪测量相关线路联通情况。

  严把安全、质量关,对各个环节都明确其职能和标准,作为后工序班长,孟庆迪在新列车检修开工之初,就提前进行预案和反馈,为生产进度赢得了更多宝贵时间。针对于班组工作的特殊性,孟庆迪更是提出“1+1”管理模式,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每一名员工。时常亲身示范各车型各部位作业要领,手把手教导,并毅然打破传统传、帮、带的理念,让有经验和技能水平高的员工,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特点和理论相结合,采取“一对一”单独教授的模式,使新员工技能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质”的提升。为了更好地保证产品质量,他增加车间巡检次数,使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

  多年来,孟庆迪用责任和使命构筑起公司产品质量的桥梁,也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