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前海海域开始退大潮,
大片平坦的海滩显露出来,
60岁的东山张村民老张戴着帽子,
脚踩水鞋,提着一个塑料水桶,
踩着松软的细沙与同伴一起
向沙滩深处走去,
他们要去挖一种当地特有的海鲜
——“海豆芽”。
像老张这样的好手,
两三个小时就能挖四五斤。
据介绍,“海豆芽”学名舌形贝,
可以直接煮了吃也可以凉拌,
味道非常鲜美。
4月23日中午,记者在滨海街道前海的一片海域看到,沙滩上已聚集了四五十名赶海人,他们三五成群在忙活着,有的捉蛏子,有的挖蛤蜊,而老张和他的同伴,则喜欢挖一种叫 “海豆芽”的海鲜。
“挖‘海豆芽’需要一些门道,不像蛤蜊那么好抓,得眼疾手快才行,快看,这里有个眼儿。”说话间,只见老张手持小铲子,用力朝一片沙滩铲去,挖出了一大片细沙,但记者并没有发现什么。“别急,海豆芽就藏在里面呢。”老张一边说着,一边用粗壮有力的手将沙摊开,竟然一下子露出了两个模样很特别的贝壳类海鲜,老张赶紧用手将它们捏住,然后放到塑料桶里。记者注意到,它们的壳是椭圆形的,像蛏子,伸着细长的可以伸缩的舌头,模样真的很像豆芽。“海豆芽一般生长在泥沙里,豆芽根牢牢的粘在沙子里很难拽出来。挖它得仔细观察,发现沙滩上有扁长的眼,底下很可能就有个海豆芽,眼越多,海豆芽就越多,它们好像喜欢群居,往往一下子能挖出两三个来。”老张介绍。
“这种海鲜在别的海域不多见,也算是我们这里的一种特产吧。记得我小的时候,海豆芽很多,我们那时都挖了喂鸭子。后来这种海鲜就逐渐少了,但近几年又开始多了起来,我挖了回家就当下酒菜,煮熟了扒着吃,吃不了的就把肉抠出来冷冻着,慢慢吃。”老张告诉记者,他之所以特别喜欢挖这种海鲜,除了它味道鲜美外,也是有种情结在里面。
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相关技术人员介绍,海豆芽是一种舌形贝,是世界上已发现生物中生存历史最长的一个属,是著名的“活化石”,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海豆芽在青岛地区并不多见,近几年在西海岸局部海域出现,说明那里的海洋生态环境非常优良。海豆芽有个很有意思的生活习性,就是喜欢打个洞躲里边后一辈子几乎就不出来了,仅仅依靠外套膜上面的管子与外界接触。这种海鲜可以炒了吃、煮了吃,可以用小葱凉拌,还可以把肉掏出来,加黄瓜或韭菜打卤子,汤和肉质都非常鲜美。
你吃过“海豆芽”吗?
留言板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