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下的中国医疗企业:需求急剧增长 产能提升有限

2020-04-19 09:16 来源:澎湃新闻

  “我也很想睡觉,但脑力劳动不是想睡就睡得着的。”郭建明对记者说,他是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鱼跃医疗)一位呼吸机结构工程师,近期公司迎来海内外巨量的订单。

  为追赶呼吸机的生产进度,近3个月,他总是要到深夜3点左右才能正常休息。

  “我们没办法休息,也没有周末,如果你问我今天星期几,我可能都答不上来。”郭建明说。

  据海外网4月18日报道,全球累计确诊病例逾223万例。据《生命时报》此前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八成新冠患者症状较轻,20%左右出现低氧血症。一旦出现低氧血症,氧疗就非常重要,对危重症患者而言,正压呼吸机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

  此时,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已复工复产的中国,订单如雪片般飞向中国呼吸机生产厂商。

  “订单的数量相当大,我们只能谁先到款,就给谁排期生产,但对于疫情特别严重国家,也会给予优先排单。”鱼跃医疗董事会秘书陈坚对记者称。

  疫情前,该公司呼吸机日产能是200—250台左右,2月以来,公司对产能进行多次扩张,不断增加人员和产线,生产车间从1层楼扩至3层楼,还投入一家超级智能工厂,一条机械手臂相当于10名工人,智能产线是100位工人的2倍效率,呼吸机日产数量已达到800台,提升了三四倍。

  根据统计,迄今为止该公司无创呼吸机已出口过万台。

  “此前呼吸机只是民生和医疗供应,从未有如此强烈的存在感。”郭建明说,原本呼吸机只是垂直而细分的小众医疗器械市场,如今成为全球争夺的“续命神器”。

  “全球订单太多,只能采取优先级排序”

  1月19日,鱼跃医疗总部已经嗅到了“不太对劲”。

  “武汉无创呼吸机订购量一下来了上百台,而无创呼吸机日常在医院订购量并不是很大,突然增加这么多订单量,我们稍微有点警觉。”陈坚说,这批订单让公司管理层意识到疫情可能会很严重,因此加大了呼吸机原材料的备货部署。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记者问答会上证实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

  “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是稍晚了一步。”陈坚说。1月23日,鱼跃医疗宣布取消春节假期,全体员工投入到呼吸机和抗疫产品的生产。

  “我们公司所有高管也都从1月24日起取消休假了,忙到今天,坦率说有些身心疲惫。”陈坚说,公司高管和基层员工从春节至今,全部扎在生产线。

  1月27日,原本还在山西老家过年的郭建明接到公司通知“马上到岗”。

  “呼吸机绝对是疫情急需的物资,我意识到事态的重要性。”郭建明说,他当即预订一张机票,飞往公司上班。

  作为专业医疗设备制造商,鱼跃医疗旗下拥有无创呼吸机、医用制氧机、雾化器、血氧仪、红外测温仪、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和医用手消毒液等多类产品,但在全球疫情期间最重要还是呼吸机,在特殊时期它超越了一般商品的意义。

  “每台呼吸机是要治病救人的。”陈坚说,在国内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来了很多订单,公司首先保证武汉的订单。

  3月中旬以后,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由此引发了全球抢购医用物资的贸易生态。

  鱼跃医疗的产品已获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欧盟CE认证和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这为它在全球疫情的市场竞争中夺得先机。

  全球疫情暴发后,该公司已签订单持续增加,生产排期至5月。

  “不少国家都在抢我们的呼吸机。”陈坚说,公司只能采取优先级排序:第一,按订单先来后到次序;第二,按先付钱原则,谁先付款便会先安排出货;第三,根据世界各国疫情轻重来划分。

  “我们把西班牙和意大利确定为重疫区,通常订单会优先处理。”陈坚说,该公司生产的无创呼吸机已销往海外50个国家和地区,欧洲、美国、非洲、中东的阿联酋、沙特和很多小国家,乃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不丹王国。

  为服务于国际订单,鱼跃医疗成立“国际服务小组”,并为设备匹配英文使用手册、安装视频和常见问题等辅助素材,还用远程视频通话的方式给予当地医生技术指导。

  所有呼吸机厂家都已达到产能极限”

  4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称,中国有创呼吸机的周产能约2200台,产能不足全球的20%。

  “全球厂商都开足马力来生产,呼吸机的需求不是100%,而是1000%的增长。”陈坚说,其间涌现了一批炒呼吸机的中间商。

  “原本售价一两万的呼吸机,被炒到了好几万。”深圳一家医疗企业的销售经理对记者称。

  “我们不太理解那些炒呼吸机的人,如果他们不熟悉海外对于该产品的进口规则,几乎不可能实现出口。即使办理出口,也会被对方国家海关扣留,到时可能会血本无归。”陈坚称,为防止中间商囤货,针对大额订单的需求,他们通常会仔细询问对方购买用意、收货地点等各种问题。如果客户对于产品特点、出口要求和市场都不是太了解,通常不予接单。

  “我们正在努力识别,但仍有一些人会拿到相关文件过来订货。”鱼跃医疗一位管理人员称,近日,他们调查发现部分订单背后也有地产商参与到其中,此举难免会造成部分呼吸机流入地下市场。

  当呼吸机成为抢手货之际,产能是横亘在厂商眼前一道难题。

  呼吸机的产业线很长,对风险控制要求也很高,无法像口罩或防护服一样能快速恢复生产。

  4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3月1日以来,中国已出口呼吸机1.6万台。

  “中国不少呼吸机厂家都已达到产能极限,我们也无法完全满足所有订单。”陈坚称,每台无创呼吸机都有100多个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虽然主要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实现国内生产,比如风机、流量压力传感器,但也有一小部分零部件是从国外进口,对疫情下的呼吸机正常生产带来影响。

  陈坚介绍,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的核心配件,对国际供应的依赖程度不同。有创呼吸机,许多核心零部件必须国外进口,例如比例阀来自德国、意大利,涡轮风机来自德国,压力传感器则来自美国。

  全球疫情蔓延情,上述零部件的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国际航班费和人力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在全球疫情下大规模增产并非易事,单一国家满足全球所有需求更不现实。”陈坚说。

  摆在中国生产商面前还有认证的门槛。

  3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曾在制造业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有21家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其中8家产品取得欧盟强制性CE认证,约占全球产能1/5。

  针对医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中国政府正在尽最大努力帮助医疗企业解决难题。

  根据工信部官方网站消息,3月29日,工信部召开重点医疗装备产业链协同扩产视频会,组织国内有创呼吸机重点企业和地方有关部门,研究医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

  “N95口罩和防护服都被抢疯了”

  当前医疗防护物资的供需矛盾急剧凸显,不仅呼吸机全球供不应求,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也是“刚需”。许多医疗设备厂商提高口罩产量,还有无数厂商“跨界”加入口罩制造大军。

  “N95口罩和防护服都被抢疯了。”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琳对记者称,她所在公司前不久完成相关经营范围变更和章程备案等手续,在原有业务范围基础上新增“医用防护口罩生产”,此前该公司业务范围是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和化纤织造加工等。

  “我们正在申请医用防护口罩生产许可。”陈少琳说。

  “我们公司的业务主管每天接到的电话都接到手软。”陈少琳说,采购商大多要求医用口罩、防护服和N95口罩,已很少有人询问日常普通口罩了。

  目前,不少厂商申请转型生产医用口罩,但获得生产许可资质也已有门槛。

  “据我所知厦门提交申请的企业就有上百家,但是现在审核时很严格,流程也没那么快了。”陈少琳说。

  即使已获生产许可的生产厂商也不轻松。

  “N95口罩机和熔喷布都要用抢,熔喷布价格也涨了好多倍。”陈少琳说,为保证N95口罩机快速进入生产,她所在的公司还专程派员到厂家协助组装。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