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6次申遗中国象棋? 专家:消息不实 没有的事

2020-04-15 10:42 来源:澎湃新闻

  14日,国内媒体一篇题为“印度申遗中国象棋6次被拒”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前三。

  然而在记者向业内专家了解情况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印度从未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申报。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莫曲布嫫指出,各缔约国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名称及其所有申报材料都能在教科文组织官网查阅,其中并没有印度提出申报中国象棋的任何记录。

  而由于申报名额的限制,加之中国境内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比丰富,国家层面在申遗工作中需要综合多方考虑,并非外界所想的那样轻松。

  教科文组织官网查不到印度申遗中国象棋的任何消息。

  “6次申遗”的说法站不住脚

  巴莫曲布嫫从2007年就开始参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各类法定会议,审议各缔约国提名的非遗项目正是政府间委员会年度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

  “(印度申报中国象棋)是从来没有的事,更不用说像报道说的那样被拒6次。”她对记者表示。

  “教科文组织在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每年的项目申报都是透明的。大家都能(在网上)看见各国申报了什么项目,都是查得到的。印度从未申报过中国象棋。”

  “通过一个项目申报要经过好多次会议,审查机构至少要开三次评审会,之后委员会要在年度常会上进行审查,作出最后决议。所有的决议草案都会在常会之前上传到网上。如果说最终被退回了,那么也会公开被退回的决议。”

  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印度6次申遗中国象棋被拒”的说法都难以站住脚。

  在中国象棋圈内,这桩“新闻”也引发了关注。一位中国象棋界的资深人士就对记者表示,自己也是从网络上看到印度申遗中国象棋的说法,此前未有听说。

  “我只知道印度正计划想要加入亚洲象棋联合会,还派人来参加会议。”

  为何我们不先申报象棋?

  虽然印度申报中国象棋并不属实,但一些网友尤其是象棋爱好者的疑问却仍旧存在:为什么中国没有向教科文组织申报象棋?

  据记者查阅,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棋类项目一共有5项,包括“象棋”3项(含蒙古族象棋),“围棋”2项。这表明国家层面对这类传统实践给予了高度重视。

  虽然“象棋”尚未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这并不代表象棋的地位被忽视。

  中国作为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多民族国家,活态传承的文化表现形式无以计数。截至目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就收录了1372个遗产项目,同时涉及3145个子项。因此,在申遗问题上也势必更为谨慎。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有40个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或名册,也是列入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

  但2015年以来,因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非遗公约》秘书处资源有限,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缔约国每两年才能独立申报一个遗产项目,因此名额相当的宝贵。

  而根据《公约》精神,各申报国只能申报其领土上存在的非遗项目。

  国家有国家的综合考量和优先关注的一系列复杂事项,申遗也不能跟着外国跑,人家报什么我们就要报什么,没有必要。申遗说到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而不是保护的唯一渠道。”巴莫曲布嫫表示。

  “而且非遗是动态的,是活态的,非遗实践也是流动的,有其突出的共享性。非遗公约》是一个特别有包容性的公约,委员会明确反对排他性,或者说独占性。”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教科文组织就提醒各申报国不要在项目名称上加上国家的或民族的限定,就是意在避免强化“所有权”的观念。

  “从实践层面上看,非遗是集体的实践,世代传承,并被不断地再创造,不存在所谓的‘所有权’问题。《非遗公约》设立‘代表作名录’的宗旨是为了提高认识,促进文化间对话和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同时增强国际合作机制,而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光荣榜’。”巴莫曲布嫫说。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