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引金融“活水”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生态,山东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加速布局——
兴华基金落子院士港的理由
青岛,是一座正被创投风投改变的城市。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的成功举办,吹响了青岛建设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号角。由此,最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生态雏形渐显,青岛创投风投呈快速聚集态势,为新产业、新业态持续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
今年3月,山东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法人机构——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落户,不仅使青岛基金业形成了私募基金加速跑、公募基金零突破的均衡发展格局,有利于青岛市建设世界创投风投中心战略深入推进,对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将加快推进青岛科技引领城建设,更填补了山东公募基金业的空白,完善了金融业发展业态,在山东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资管业“皇冠上的明珠”,公募基金牌照一直备受资本追捧。从全国公募基金地图来看,“北上广深”为前沿。那么,山东省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为何属意青岛,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落户之后,又将怎样进行资本赋能?
一次大胆的尝试
一个城市,经济体量再大,没有科技引领,也成不了一流城市。而科技创新始于科技、成于资本。
从国际上看,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城市,都离不开资本的助推。在国内,深圳也因资本与人才的互动,才能在打造全球“创新之都”的路上行稳致远。
公募基金是指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募集资金并以证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在大资管行业中,因拥有先进、完善的制度体系,以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为投资标的,易于估值、透明度高,且强制托管、每日估值、信息披露充分、公平交易监管到位、理财门槛较低等优势,公募基金被认为是最适合大众理财的投资工具之一。经过22年的规范发展,公募基金规模实现了从1998年初期的40亿到2019年年底的13.7万亿的大跨越,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类别,也通过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助力创投风投基金的二级市场退出,从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引金融活水“浇灌”创新产业。
2016年6月,李沧区启动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重点招引外籍院士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打造配置全球高端要素的新高地,奋力闯出一条全面重塑高质量发展基因的新路。到2018年,院士港已“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渐趋成型,入驻院士数量日益增加,产业研究方向链条清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但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缺一不可。随着院士港建设的不断深入,院士技术的产业化落地亟须突破,这其中,金融助力必不可少。
为了不断加固金融助力科技创新“短板”,弥补金融支持与科技创新衔接不畅的“漏点”,打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金融服务三者的绿色通道,引金融“活水”助力院士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资本与人才的相互撬动,李沧区不断与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券商及基金公司对接,宣传推广院士项目和院士技术,吸引金融机构前来投资。
而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2016年提出申请,与青岛国际院士港同步酝酿启动。2018年,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等待中国证监会批复。连续多次对接后,李沧区便萌生了将这个重量级金融机构引进来的想法。
“但公募基金牌照‘一牌难求’,更让其成为‘金疙瘩’,当时山东还没有一家公募基金管理法人机构,正是李沧这一次大胆的尝试,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李沧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持续两年的“追求”
资本总是要到有利润的地方去,就像江河千里万里也要流向大海。
投资环境是任何投资者都关切的问题。从2018年建立联系到2020年落地,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张磊曾多次到青岛实地考察。这期间,李沧区金融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将青岛、李沧的产业优势和招商政策充分讲明。
“公募基金核心资产是人才,公司经营地的选择最看重的是当地的人才资源,其次是当地的商务成本、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办事效率、扶持政策力度等。”张磊说,“青岛是中国唯一的经国务院批准的以财富管理为主题的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是山东金融业的聚集地,金融人才聚集,落户青岛,愿乘改革东风,分享政策红利。青岛也是经济总量过万亿的计划单列市,实体经济门类齐全、体系完整,并且出台了国内创投风投行业体系最全、力度最大的‘青岛创投风投十条’。相较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青岛的商务成本较低,对初创期的金融机构应对挑战帮助很大。我本人又是山东人,愿意在家乡投资兴业。”
“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在张磊眼中,青岛拥有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在诸多因素中,院士港给他的印象深刻。院士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迅速形成了国际院士集聚效应,在芯片、抗体、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引进了多名外籍和华裔外籍院士,与国内机构和团队启动联合攻关,有两名院士获得山东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支持。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共建研究院、成果转化、技术攻关、博士生联合培养等合作。围绕智慧新能源交通、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产业,启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也缘于对院士港这个无中生有的创意的认同。每次来到院士港,都被这里的‘直面问题、排除万难、无中生有、始终顶尖、永远领先’的浓厚创新文化和‘舍我其谁、小我汇成大我、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搏创业精神所吸引,这与兴华基金的企业文化非常契合。文化理念的相投,加速了我们落户。”张磊说。
其间,青岛市区两级无微不至的政务服务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坚定了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落户的决心。青岛市政府向中国证监会出具了《关于恳请支持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筹)落户青岛的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证监局等领导也多次协调项目落地事宜,李沧区从招引政策的梳理、手续办理、资料准备等方面进行动态对接。“提出的要求、需要对接的工作都在第一时间回复。”张磊说。
于是,两年的努力有了回报。今年3月,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落户青岛国际院士港,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
如何更好赋能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理财的公募基金公司,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面向个人投资者和法人投资者发起设立并管理公募基金以及私募资管产品。
“获得证券经营许可后,将陆续推出包括公募基金、理财专户、养老产品等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为青岛市乃至全国的居民提供理财新选择。”张磊说,“在当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社保支付压力越来越大。作为社保资金受托理财的重要机构之一,公募基金一直在社保资金保值增值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希望一面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为管理老百姓的养老钱做好准备,一面与青岛市相关部门积极研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产品和技术,为岛城人民的养老、医疗等社保资金的归集和投资管理提供良好服务。”
张磊表示,将聚合“科技+金融”源动力,将基金产品汇集起来的规模巨大的资金,投资于青岛市乃至山东省优秀的企业、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并借助青岛国际院士港形成的国际院士、创新团队的智慧,提升投资管理的科学性和投资业绩的可持续性,促进企业家、科学家、金融专业人士与政府创新力有机融合,服务于山东省实体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和山东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青岛有多家金融机构拥有基金托管业务资格,为行业培养了一批包括基金会计、注册登记、资金清算、信息技术以及法律合规等方面的人才,这些为我们招聘基金运营、IT和风险控制等中后台人员提供了人才蓄水池。”张磊说,“我们还将从北京、上海等地引进优秀投资、研究、交易、产品、营销和销售人才来青岛落户生根,并请他们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公司也为青岛市培养一批投资管理前台人才。”
未来,兴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还准备和驻青财经专业有优势的高校和研究所合作,通过专项培养、联合办学等方式,助力青岛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