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载有4806人的邮轮“歌诗达赛琳娜”号驶向天津母港,邮轮上出现人员发热的情况,天津市有关部门在24小时内进行了妥善处置。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紧张故事?处置人员制定了哪些预案?
央视新闻《共同战“疫”》邀请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防控组指挥长于立军,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天津滨海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杨茂荣,讲述在“歌诗达赛琳娜”号上,与时间赛跑的24小时。
接到这个消息是什么时候?有什么感受?
于立军:大年三十晚上不到十二点接到电话,当时听得心惊肉跳。我第一时间向天津防疫工作领导小组作了汇报,领导小组下达了七个方面的指令:
第一,当时天津市启动了应急一级响应,邮轮应该在适当的地方先停下来。
第二,船上人员已在海上漂了6天,要把国内的最新情形告诉他们,方便配合所有的防控工作。
第三,组织专家带医疗队上船进行体温等监测。
第四,用最快捷、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保证所有措施顺利实现。
第五,如果有检测结果是阴性的人员,要立即组织有序疏散;如果结果呈阳性,要有相应的预案。
第六,安置好船上湖北籍,特别是武汉籍的人员。
第七,这艘船不能再出发,取消后续3700多名乘客的船上行程。
事实也证明,这七条指令是果断又正确的。
这艘船最后停在离岸15公里外,是出于什么考虑?
杨茂荣:如果等邮轮到了母港,我们再登船检测,会耗费大量时间,且对疫情防控带来风险。所以接到指挥部命令后,我们立即指派一名负责同志组成医疗队,于凌晨五点乘驳船赶到锚地。邮轮抵达锚地以后,医务人员迅速登船,首先对17名发热病人进行咽拭子采样,然后对船上3706名游客、1100名船员逐一进行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对乘客的检查是否存在难度?
杨茂荣:起初,我们想把所有人员组织到餐厅去检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但这艘船有14层甲板、1500个房间,人员流动性很大。有些游客还有抵触心理、不配合检测,因此困难重重。
于是,登船人员决定让所有游客留在自己的房间,工作人员分组逐一进入房间对游客进行采样、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共耗时4小时。
为什么选择让直升机飞到邮轮旁取送检测样本?
杨茂荣:锚地到邮轮母港有15海里,用驳船运输需耗时2小时,但用直升机运送则只需15分钟,所以我们决定派直升机去邮轮取样。
当时,直升机在轮船舱内后侧放下悬梯,船上工作人员把采集的样本吊上直升机。直升机到岸后,我们安排警车开道,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将样本送往检测中心。
当时只对17名有发热症状的旅客进行了检测,现在看来,是否做到位了?
于立军:当时我们非常慎重,特地让天津卫健委主任咨询专家,在这样密闭的船舱里,所检测的17人结果都是阴性,对于全舱人员和疫情该如何判断?专家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认为在密闭船舱里对这17个人进行检测,相当于在同一环境下重复了17次检测,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船舱里没有新冠病毒。
当时船下还有3000多人等待上船,是怎么处理的?
于立军:这3700多人本来要在大年初一下午4点坐邮轮出发,其中约120人来自湖北,包括部分来自武汉的人员。如果允许这个船继续航行,相当于人为制造了一个便于病毒传播的密闭舱,造成的危害将是致命的。所以我们取消了当日及之后的班次,全部退掉3700多名乘客的票。乘客们对此非常理解和支持。
现在是否还在追踪船上的4806人?他们的情况如何?
于立军:住在天津的35名武汉籍游客没有任何发热症状。1100多名船员现在正在履行新工作职责,他们也没有发热症状。我们也未接到其他游客的相关报告。从我们监测到的、公布的确诊病例的流动调查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现与该邮轮相关的病例报告。
几个关键词来形容此次24小时的处置过程?
于立军:第一个关键词是快。人的健康、生命在和时间、病毒赛跑,一刻都不能慢。我们的决策、准备、实施都需要快。
第二个是稳。面对复杂情况,不能有失误、重复,必须一次性做到底,所以要稳妥地一次性处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