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小卖部老板外,一位武汉医生的“树洞”

2020-02-15 08:5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很多这样的小人物,在我们身边,不那么起眼,突然,没了,我们才发现,他在我们生命中,是那么重要。”  武汉市中心医院疼痛科主任蔡毅,

2025个字,不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都是长篇。那篇在网上刷屏了的,记录医院门口小卖部老板林君(音)离去的文字,蔡毅写了20分钟。因为字数限制,发朋友圈时不得不减掉一句话才能发出。

蔡毅微博截图

疫情发生以来,他发朋友圈的密度和长度远超疫情发生前的他。

他说,因为朋友圈不会删掉,我要记录下我有这么一段经历

接受采访,用他的话讲,“确实也想倾诉一下”。

01

家里给买的呼吸机在快递路上了

图自蔡毅朋友圈截图,1月23日

2003年非典那年蔡毅大学毕业,进入武汉市中心医院。他报名上一线,不符合条件,没选上。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先是呼吸内科顶上,然后是所有的内科。蔡毅是疼痛科的,外科医生。1月23日,到他们了。

他说,终于

疼痛科上一线的“将士”。全科11人,除一位老同志被迫留守外,都上了一线

用他的话说,为了对得起身上的这身“白皮”,科室里的人遇疫情“嗷嗷就上”。可很快,面对疫情之下的一位位患者,蔡毅思考起了什么是“治病”,什么是“救人”。外科也许“血淋淋”,能帮患者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到不了“救命”这一层。

这次,就是救命

他回忆,他们病区的第一例死亡病例,患者50多岁,怕传染家里人,自己开车去的。用了各种药物后,想上呼吸机。医院呼吸机不够,患者家属说“拿钱换命”,几万块钱自己买了一台。都在快递运输的路上了,病情发展太快,呼吸机没用上,人走了。

患者离世后,受家属之托,蔡毅打开了患者的车,先消毒,再开着送患者家属回了家。这车,在医院停了也就六、七天。

02

患者出院微信不删,医患以上,都是战友

图自蔡毅朋友圈截图,2月9日

蔡毅刚接手发热二区时,有32个床位,十几天,人进人出,到2月14号,床位扩到40个。“武汉,加床!”,达成。

因为医生护士每进一次病房,有被造成感染的风险。有上了年纪的患者怕麻烦医生护士,所以,到晚上不是特别不舒服,都不按铃。

面对一位90岁的患者,蔡毅说他是“三令五申”,让老人不要起来!不要起来!不要起来!不行按铃

管传染病,蔡毅觉得有时候自己对病人蛮凶的。他说,看到一个人在这里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然后到,没了,你想这个心理压力。

蔡毅现在有五个患者群,已经出院或转院了的也都在。大家在里面互相问候、打气,询问医嘱,或者就是随便聊聊。

蔡毅患者群聊天部分截图

里面的语音蔡毅留着,没有删掉,也不想删掉。这时候,他没有说“患者”而是说了“兄弟”。超越医患关系,“这一辈子碰到这些弟兄”。

他说,没有比现在让我更印象深刻的,没有

03

一辈子一回要记录下来

不希望有第二次大疫

蔡毅:“我一辈子就这么一回,我不希望武汉市有第二次大疫,我都要把它记录下来。我通过我的朋友圈,因为朋友圈不会删掉。我要记录下我有这么一段经历。虽然说我情绪起起落落,但这段时间,觉得我这个医生做得很有价值。我开刀有点成就感,但是所有成就感都比不上在这次过程中的一两个星期。这次疫情,只要有条件,我就从头战到尾

编者说:这其实,是“疼痛科小蔡”的微信朋友圈。你可以看到,一个见惯生死的外科医生这些天经历的心灵冲击。他大条,又细腻;坚硬,又脆弱。如果你有时间,一定听听25分53秒的全版访谈音频;如果你很忙,那就听听那两个片段,尤其,那段4分52秒的,无论是现场听他讲,还是后来写稿、制作反复听,那段,依然让我触目惊心。最后的最后,请一定点开最后那段视频,你可以看到更鲜活的他;如果你连看完这段2分53秒的视频的时间都没有,那,我建议你,一定把进度条拉到1分48秒,那里,有取下口罩,冲你微笑的蔡医生!那个笑容,绝对是这些天难得一见,也是你最想念的微笑。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