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媒体在疫情防控的报道中提及“气溶胶”这个新名词,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担忧。另外,在家封闭多日,也有市民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情绪,通过拨打热线的健康专席前来咨询。12345就有关问题帮您梳理解答。
一、气溶胶相关问题
1.什么是气溶胶?怎么传播?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气溶胶是固态或液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分散体系,粒子直径在0.001~100μm之间(0.5-5μm的粒子为主)。呼吸、咳嗽、说话、吐痰、呕吐、大小便(水冲洗)等,都可产生气溶胶。医学检验实验室等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时可产生气溶胶。
2.气溶胶传播,对我们的威胁是不是很大?
要重视,但不必恐慌。气溶胶虽然容易形成,但要感染人并不容易。由于一般气溶胶颗粒比较大,通常大于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一般的医用口罩就可以阻挡。对于非医务人员的普通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达到极高数量级的阈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进入人体。而通过气溶胶形式悬停在衣物、皮肤的病毒,只有极微小的比例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眼口鼻。这样的病毒量,引发疾病的可能性不高。
3.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
专家给出了7条建议。
一要取消人员聚集活动,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来访;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戴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二、面对疫情如何缓解压力?
疫情防控认知要科学:一定要从官方的渠道去了解信息,客观理性的认识疫情,相信疫情是可控的。不要相信、传播小道消息。
居家生活安排要合理:合理安排居家生活,可以跟家里人进行一些健身活动、小游戏等休闲活动,或整理以前没有整理好的文档、照片,规划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和家人一起分享家庭计划和娱乐等。
负面情绪影响要正视:充分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负面情绪会给我们身体、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产生心慌、头疼等躯体不适,严重的睡眠问题,甚至免疫力下降等。因此,要正视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评估自己所处的情绪状态。
不良情绪状态要管理:善于管理情绪很重要,可以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与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合适的放松活动如做深呼吸、肌肉放松、适宜的运动等释放情绪;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疫情,看待生活。
问题严重要求助:感觉到自己有较严重的症状,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要及时寻求帮助。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心理的支持;也可以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援助,拨打心理热线、网上寻求心理咨询等。(我市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0532-8566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