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定点医院救助一线隔离病房
负压病房隔离“带菌”空气
患者每天可以与家人视频聊天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青岛在全市范围内确定了15所定点救治医院,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白衣战士们负重逆行,终日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用血肉之躯在人民群众与新型冠状病毒间筑起了一道坚实屏障。日前,青岛日报记者采访了市胸科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救治医院,为读者还原医护人员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第一战场。
隔离病区分“三区两通道”
医护人员下班后要在医院专属生活区隔离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隔离病区能够隔离病毒,却隔离不了爱。作为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定点救治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共有10名医护人员坚守在隔离病区,其中包括3名医生和7名护士。由于经常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他们下班后也不能回家,只能在医院安排的专属生活区内继续隔离。
▲奋战在隔离病区的青岛市胸科医院医护人员。
青岛市胸科医院副院长、青岛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李同霞告诉青岛日报记者,隔离病区分为“三区两通道”。“三区”是指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收治患者的隔离病房就处于污染区内,每个区域之间均设立了缓冲区,而“两通道”是指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严格的空间隔离加上事无巨细的防护,方能把病毒扩散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据李同霞介绍,哪怕是进入隔离病区的清洁区,也必须按照规定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等,这就是所谓的一级防护。而在医护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所在的污染区前,必须在缓冲区内采取更严格的二级防护乃至三级防护措施,即在一级防护的基础上再穿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一次性鞋套等。
▲由于长时间戴着厚厚的两层口罩,青岛市胸科医院外科副护士长彭俊在摘下口罩后,脸上出现了明显的压痕。
由于经常要佩戴紧紧的两层口罩,几乎所有医护人员在摘下口罩时,脸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压痕。而在“全副武装”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往往是操作20分钟就会大汗淋漓,呼吸都会变得很费劲。“习惯了就好了,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按照规定,防护服脱下来以后就必须换新的,所以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物资,大家都不会轻易更换防护服,连喝水和上厕所的次数都会自觉地加以限制。”青岛市胸科医院外科副护士长彭俊说。
▲奋战在隔离病区的青岛市胸科医院医护人员
负压病房隔离“带菌”空气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
2003年,在“非典”肆虐的时候,李同霞曾作为第三应急梯队队长,带领医疗组成员接棒进驻隔离病区,连续工作了半个多月。早在当时,青岛市胸科医院便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隔离病区。
李同霞告诉青岛日报记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范,负压病房是救治传染性强疾病患者时的重要条件之一。“病人咳嗽时,飞沫会喷出去很远,病毒能在空气中待很长时间。”李同霞解释到,“如果患者在一般病房的话,病毒很容易逸散出来,医护人员从走廊经过时,就会存在感染风险,不过负压病房可以隔离‘带菌’空气,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青岛市胸科医院的工作人员在隔离病区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的缓冲区
据李同霞介绍,负压病房能通过技术手段,使病房内的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所以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室外流向室内,而且过滤装置还能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无独有偶,在救治和转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时,青岛市急救中心使用的也是负压救护车,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每天可以与家人视频聊天
与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友谊
青岛市胸科医院目前救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病情都比较稳定,在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悉心照料下,他们都对战胜“病魔”充满信心,也十分配合治疗,并在朝夕相处中与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患者可以在病房内使用手机,而他们每天都会通过视频聊天与家人连线。
▲奋战在隔离病区的青岛市胸科医院医护人员。
在刚刚进入隔离病房时,患者难免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未知而产生恐慌、紧张、低落的情绪。此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彭俊告诉青岛日报记者,她曾在病床前与患者促膝长谈,告诉患者病情可防可控可治,而且全国各地已陆续有患者治愈出院,诊疗方案正在不断更新完善,只要患者配合治疗,就一定能化险为夷,“这样的聊天极大增强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其尽快康复是很有好处的。其实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他们长期被隔离在病房内,也看不到我们的表情,所以一有机会我们就会陪他们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