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个不平凡的春节。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为的是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人民子弟兵,到席不暇暖、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白衣天使,更有在每个抗击疫情岗位上冲锋在前、坚守阵地的党员先锋,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人民群众和病毒之间的坚实屏障!
他们中,还有一群人,用镜头和文字记录着战场上的一切,他们及时传播抗疫前线的同舟共济、大爱无疆,他们权威普及防控疫情的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他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冲往现场的路上,他们就是,新闻工作者!
疫情就是命令,前线就是阵地,这个春节,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全体一线岗位守土尽责、义无反顾,与全市抗击疫情一线,时刻在一起!在青岛市众志成城、群防群控,打赢这场遏制疫情的“人民战争”中,他们是见证者、记录者,也是逆行者、守护者。
他们看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思考了什么,留下了什么《青年新力量》今天起推出青岛广电一线记者采访手记《我们在抗疫新闻前线》。
【我们在抗疫新闻前线】
危难中,我们都是逆行者
新闻中心采访部 栾靖
记者,用镜头和文字传递世间的一切…
当2019年12月31日,武汉出现了27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时,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青岛人来说,大家还沉浸在腊月的年味里。可谁又能想到,不久之后,全国人民将面对一场未知可怕的疫情之战。
1月21日凌晨3点半,像往常一样半夜自然醒来。打开手机,发现青岛市卫健委记者群里发了一个链接,定睛一看,“青岛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于是,第一时间转发至新闻中心前期记者群。没想到,就此开启了每天心系疫情、紧绷心弦、时刻输送最新战疫新闻的疯狂模式。
疫情持续发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这个战场可以说是变幻莫测。突发的疫情也彻底改变了这个春节,甚至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岛城的部分精英强将就被抽调支援湖北。疫情就是命令,在除夕当天,青大附院院感科的秦文成为青岛第一个接到支援湖北通知的医生。从接到通知到抵达武汉,她仅仅用了24小时。而在武汉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秦文却依然心系一千多公里外的青岛,每当看到新闻工作者冲在一线报道的新闻后,她便感到万众一心抗击病毒的力量和决胜的希望。
有一种感动叫守望相助,有一种力量叫众志成城。大年初一和初四,岛城又有两批共20名医护人员踏上了支援湖北的道路。他们来自不同科室,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只有23岁,大家都是得知支援湖北医疗团的通知后主动请战。
采访中,队员们告诉我“在这个人民健康责任扛在肩上的时刻,我们愿意不惧危险,迎难而上”。这一刻,他们诠释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深刻含义,让我也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无私奉献,什么叫做大爱无疆。临行前,送别医疗队员们的同事,个个哭成了泪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去不仅意味着肩上的重任,更意味着未知的危险,而医疗队员们的眼神却坚定无比,彷佛有种视死如归的感觉。看到这一切,让身为记者的我们更加坚定了必须担起责任,不辱使命的信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摄像机是大炮,话筒就是冲锋枪,而记者就是冲在最前线的战士。1月29号,冲锋号响,这一刻终于到来。我和高上带着一个话筒、一个小型摄像机,“闯”进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区的隔离区,探访了隔离区里医护人员的工作以及患者的病情。
从台出发时,我问高上,“你怕吗”?高上回答得很坚定,不怕!这也给我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我们也是平凡之躯,我们也害怕,也担心有被传染的风险,但最终让我们冲上去的,是内心时刻谨记着记者应有的新闻使命。
换好一级隔离服后,便进入到了隔离区,这里少了平日医院走廊里的忙碌,更多的是压抑。透过玻璃窗,看到隔离病房里,护士们穿上连体且密不透风的猴服,戴着护目镜,全身上下被包裹得很严实,跟科幻片里的场景一样,让人头皮不禁一阵发麻。当隔离病房的值班护士出来时,才得知这密不透风的闷热猴服,他们一穿就是4个小时。这段时间对他们来说,是相当煎熬的4小时。为了节省医疗物资,他们想上厕所而不能上,想喝水却不能喝,进入病房不到半小时,便浑身湿透。由于每天佩戴橡皮手套,配着汗水、滑石粉以及消毒液的“洗礼”,医护人员的双手被泡的发白。这时,我们更加感受到隔离区里医护人员的艰辛。
从1月18日进入到隔离区,17名医护人员已经连续奋战了十几天,而在春节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他们却选择逆行而上、毫无怨言,只是笑着说,这就是一名医护人员的使命感。眼前的这一切,这些医护人员不曾言说,我们作为记者必须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因为身为新闻人的我们深知,只有越靠近现场,才能越接近事实;越接近事实,就应该把事实都告诉每个观众。
但采访结束后,医护人员却说,工作辛不辛苦无所谓,只是想通过镜头告诉自己的家人们,我们在里面很好,请不要担心。这时,我突然间意识到,原来我们的报道是对他们每个人是多么重要,因为我们现在处在岛城新闻的最中心。
《平凡的世界》里曾说,“生活中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其实,我们每个记者都是一个个普通家庭里的子女、父母或者爱人,但这个春节,我们却站在了最前方:我们记者不是在战场,就是在去战场的路上,冒着有可能暴露在病毒环境中的危险,但我们未曾退缩,都能第一时间从前线把最新消息告诉观众。快速高效的政府管理机制,自觉自律、响应号召的青岛市民,勇敢无畏、奔赴一线的青岛医生……推出了大量有品质、有温度的新闻。这一幕幕,我们通过镜头和语言,让每位市民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品格,充分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感召力。
随着疫情发展之快,任务之艰巨,新闻中心领导决定,大年初二提前复播《今日》,取消青岛本地记者一切过年休假,外地记者初五前集结完毕,但很多记者都是主动放弃休假,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可以说,哪里有硝烟,哪里就有记者的身影。
其实,在这场疫情面前,不仅有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医护人员,还有镜头内外的我们,大家都选择逆行而上,每个人都是最美“逆行者”。正是因为无数逆行者的凝心聚力,才让我们有了必胜的信心。当冬天过了春天来临,当风雨过后彩虹降临,安静的城市终究会热闹起来,压抑的心绪终究会畅然释放。相信这一切都会过去,相信今年青岛的樱花一定绽放的特别绚烂……
武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