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海信CAS荣获国家科技大奖!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2020-01-10 13:26 来源:海信
最新消息最新消息——
刚刚,就在上午11点,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信医疗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完成的“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董蒨、海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永健与研发团队的成员一道,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领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全国百家三级以上医院,救治疑难疾病患者8000多例。
谁也不曾想到,7年前,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与董蒨院长的一次偶然会面,在时间的沉淀下,竟造就了一项国家级创新科技,造福了万千患者,改变了一家企业——现在,又得到了国家科技大奖的认可。
1、
那是2013年的1月6日,也是董蒨此后每每接受采访都会提起的日子。

那一天,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和董蒨在青大附院的办公室有一次会面。会谈快结束的时候,董蒨向周厚健谈起自己的一桩心事。
长久以来,由于CT是二维影像,医生无法进行直观手术规划,尤其是小儿肝脏胰等器官相较成人更小,血管更细,手术难度更大。针对这一临床需求痛点,董蒨申请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小儿肝脏肿瘤手术治疗临床决策系统开发”,计划在中国第一个将小儿肝脏数字化、立体呈现,实现精准医疗,让更多濒临死亡的患儿获得生还的希望。
但是,由于团队缺少技术方面的支撑,课题立项一年半,仍然没有多少进展。“我向科技部的专家、领导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在技术上却没有什么进展,无法把故事变成现实,当时特别焦急。”董蒨说。
了解这位外科专家的数字医疗梦想后,周厚健承诺,一定会帮忙。
1小时40分钟后,董蒨收到了周厚健的电子邮件,不到一个小时,又收到了第二封邮件。
对方向他推荐了海信集团的计算机专家。其中就有从日本归国专门从事医疗图像处理算法的陈永健博士。董蒨从心里佩服海信的效率,自己如释重负。
作为老牌家电企业,依托在显示与图像数据处理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海信早在2005年就开始在医疗电子领域进行技术储备,但强大的研发优势尚未找到着陆支点。
当医院与企业想到一块去之后,临床医学与显示技术、数据处理的碰撞就发生了。
2、
2013年3月22日,经过前期的多次沟通,董蒨正式到海信商谈合作事宜。他记得,“海信‘在家’的集团领导都出席了,接待的规格很高,非常有诚意。”
那一天,恰好是董蒨50岁的生日。“秘书在中午吃饭时无意间提起这个,海信领导安排了生日蛋糕和长寿面。”董蒨说,当天晚上8点多,正与家人庆祝生日和远在日本留学的孩子视频的他,突然接到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黄岛分院的紧急求救电话。
当天,家住黄岛的4岁女孩涵涵在父亲倒车时被拦腰碾过,肝脏破裂,病情危重,董蒨立即出发,连夜赶到黄岛分院进行抢救。
从事小儿外科工作30余年,身为国内小儿肝胆领域权威专家,董蒨经常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高难度疑难、危重手术。但这一次,摆在董蒨和他的同事们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腹腔打开时,孩子的血喷到了天花板。” 董蒨回忆,手术过程中,三次对肝脏进行修复,三次仍出血不止。
“我当时,汗真的一下子就下来了,传统的CT只能为手术医生提供二维图像,无法精准了解复杂伤情。这个孩子的肝脏表面,看起来没有破损,实际上没有拍到的地方有两处破口。”董蒨说——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恐惧。
下一步还有哪些问题还会不会出血还不知道,只能硬着头皮一点点把手术艰难进行。
结果,从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2点,整整5个小时,他艰难地完成了手术,孩子全身血液换了4遍。
在一阵心有余悸中,董蒨也过完了自己50岁的生日。那一刻,他又一次发出来自心底的呼唤——
术前精准判断,真的是不能再等了,孩子们也不能再等了!
3、
不久,海信集团与青大附院正式展开了对这份“内心呼唤”的研发工作。
“我的学生们都曾在海信待过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他们与工程师一起根据临床数据随时沟通,为产品研发解决了很多问题。”与此同时,董蒨的实验室里也为海信集团工程师们设有专门办公桌。“我们还经常召开视频会议,遇到问题随时沟通、随时解决。”
前期开发阶段,医生与工程师一起“杀猪”做实验亦成常事。“因为医院没有专门的动物CT设备,所以只能在后半夜带猪做CT。”董蒨说,这些猪活体的标记为“QD-piggy”,亦即“青岛小猪”。
“这是国际上第一款基于小儿肝胆胰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是从0到1的开创,我们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出来”,陈永健博士说。
但是,我们之前做的是基础数据处理,不是三维的,临床应用和算法开发涉及两个不同的专业,只能不断磨合,那时候只能白天不断做数据,然后晚上再改进算法,项目一度没有进展,压力很大。陈永健说,他们陷入了没有思路的迷茫。
至暗时刻的穿越是一个凌晨三点。“那天晚上,我们不断改进算法,不断测试,大概凌晨三点的时候,做出来的数据很好,我们都很兴奋,赶紧发邮件给董院长,没想到他也在等着这个数据,接着就回信了,这是第一步突破,大家非常振奋。
作为“典型的技术崇拜者”,往技术深度更高的层面去做,是周厚健一直在坚持的事情。“这相当于是周董拿回来的项目,一些阶段性的成果,都要到周董办公室亲自过项目。在一些关键节点上,与青大附院的会议交流等,也都是由周董亲自主持,最深层、最基础的技术问题,周董都非常清楚。陈永健说,第一代海信CAS产品做出来速度有些慢,手术规划需要一两个小时,周厚健亲自主持专题会组织技术攻关,经过多次技术迭代,现在只需要15分钟就能完成手术规划。
4、
第一代产品落地,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2013年年底,一个叫帅帅的男孩从济南来到青大附院。巨大的肿瘤侵蚀了他肝脏的三分之二,济南、北京的多家医院就此判定“无法手术”。根据海信CAS建立的三维肝脏图像,董蒨及其团队进行了大约半小时的手术模拟,直观预测各种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 成功为帅帅做了手术,出血量仅30毫升。
“没有这套系统的辅助,手术是不可能做到的。稍有不慎会大出血,危及生命。”董蒨说。
5年来,CAS成为董蒨手中的一件神奇法宝,祝他创造了更多的医学奇迹。
2019年3月,又是3月22日,整整6年之后,相似的一幕发生­——一胶州一名4岁男孩被汽车撞倒辗轧,情况危急。“我要求直接送到CT室,15分钟做出CAS影象,有了三维导航,哪里有问题很清楚。”董蒨说,有了海信CAS,手术历时2.5小时顺利完成,出血仅20毫升,自己“没有像6年前那么狼狈”。
度过56岁生日的董蒨院长,感慨之下发了一个朋友圈——
5、
医生与工程师的碰撞成功了。董蒨与海信一起站在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前沿。
基于合作成果,董蒨与海信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人类数字肝脏数据库平台,将全部肝脏数据将免费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这是我们为人类进步所做的贡献。”
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董蒨又在全球提出了新的、适合中国人体特点的、以中国人名命名的肝脏分段体系,即“Dong’s数字肝脏分段体系”,并将中国人体肝脏分为ABCD四种类型,被称之为“改变经典医学教科书的发现”。
对于海信而言,海信CAS的成功像是打开了一扇门,短短几年,海信医疗迅速扩张为集数字化手术室、医用显示器、医护终端等多产品、多方向的医疗公司。
2019年,海信医疗继续推出业内领先的3D产品解决方案;推出4K超高清内窥镜显示器;推出第一款全面自主研发的彩色超声诊断仪产品,成功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海信深耕医疗影像领域、加快转型发展的又一把科技“尖刀”,填补了山东省在超声领域的产业空白。
有权威智库的报告显示,数字医疗作为一个千亿级的全新产业,正在步入爆发期。而海信,正在成为这个新产业有力的竞争者。
 
6、

在全国,因海信CAS获得救治的疑难病例已经增加到8000多例。

陈永健博士说:这8000多例手术还只是我们自己监测的,而且都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死的复杂手术,最小年龄的患者只有4周,而且是母体癌,但医生借助海信的技术,想出特别的“解题思路”,把不可能的手术变成了可能。
实际上,这其中很多手术,都是按照国际临床指南做不了的,而且病人早就辗转了很多医院,医院基本都拒收,建议家长和孩子“好好度过剩下的日子”。
“都是为人父母,每每想起这些,我们都很有成就感”。陈永健说。
就在上个月,董蒨和同事们在海信CAS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了“2019年该院最艰难的一次小儿外科手术”。获救的5岁女孩朵朵爸爸写道:“技术为医生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最大的受益者还是病人。一个好医生加一个好技术,完美结合。”
一位法学博士在他出版的著作扉页上写下对董蒨的感激:“您用那双被上帝亲吻过的双手成功完成了一次不可思议的手术,挽救了我儿子的生命。”
8000多例手术,每一个数字代表的都是一次命运的转折,一个家庭重生的希望。
这一个个孩子命运的转折,和家庭的重生,也在时时感动着董蒨院长和医生们。
今年4月,一个宝宝的妈妈,在手术之后再次来青岛复查“通关”后,记录了那一刻的心境,并在此向董院长道谢。

一个家庭在青岛租房治疗,整整10个月的坚持,终于迎来了重生的希望。看到当时患有巨大肿瘤的孩子,如今可爱的样子,董蒨也不由“泪奔”。

(照片经允许后使用)

董蒨的电脑里,存着许多他和孩子合影的照片,在翻看这些照片的时候,董蒨会时时想起自己作为一名年轻医生时的那些“冲动”。

早在1999年,作为青岛市政协常委的董蒨,曾向青岛市“两会”提交一份提案,建议全市有实力的企业,涉足医疗仪器设备。

“我当时最大梦想,就是未来中国人都用上国产数字医疗设备。
董蒨回忆,那时,中国医院里绝大部分关键设备,都来自国外。
“有一次,我在儿童病房里看整个陈设,只有一只毛毛熊是中国人生产的,就连插排也是国外进口的。那简直是一种耻辱”。
不过,针对董蒨的提案,当时青岛市政府召集相关企业座谈,由于技术实力欠缺,相关企业没有这一计划。
今天,从7年前的那次会面开始,梦想渐渐照进了现实。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更是技术的力量!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