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区垃圾分类准确率90%
城阳区西后楼社区2019年8月起强制垃圾分类且定时定点投放,开青岛社区先例
在6日施行的《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青岛将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据市城市管理局透露,从今年起,我市将在部分小区内试点推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不过,对于城阳区流亭街道西后楼社区的居民来说,他们从2019年8月便已提前步入强制垃圾分类且定时定点投放的时代,这也是我市首个自行尝试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社区。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制度实行四个多月来,社区内居民分类投递率达99%,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
▲西后楼社区居民在浏览垃圾分类宣传知识。王萌摄
非投放时间,小区内见不着垃圾桶
西后楼社区是一个旧村改造社区,居民共1300余户。8日上午11时,记者在小区里环行一周,没有发现一个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居民告诉记者,小区只有一早一晚才能投放垃圾,其他时间桶都被收走了,居民不能乱扔垃圾。现在居民家里都有社区发放的分类垃圾桶,而且绝大部分居民已习惯了分类投放。
在我市此前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西后楼社区为何能如此高效地实现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
西后楼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全合介绍,该社区从2019年8月25日起试运行、9月25日起正式实行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投放主要针对居民日常产生量最大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产生量较少的可回收垃圾,居民本身就会攒起来售卖。对有害垃圾,街道为我们配备了封闭式有害垃圾桶。”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首先要让居民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据介绍,正式实施前,西后楼社区成立了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建立了检查员、分类专员、指导员“三员一办”督导机制。在街道统一安排下,聘请专业人士先后8次对社区居民进行集中培训和宣传,同时对7名指导员进行多次深入培训。此外,社区组建队伍,每家都进行入户宣传,同时发放垃圾桶及宣传品,并且聘请公司制作垃圾分类小程序,方便居民随时查阅垃圾属性。
分类指导员每天上岗,不分类要接受处罚
“要想分类指导员24小时盯着垃圾桶并指导监督居民分类投放,不太现实,只有定时定点投放,才能保证后续的管理工作。”王全合说,分类指导员对居民的指导监督,是垃圾分类成功与否的关键,社区从居民中招聘了7名指导员,分布在小区全部7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上,每日上午6:30—9:00,下午6:00—7:30,在投放点上指导并检查居民是否将垃圾分类投放。社区同时为指导员配备了手套、扫帚、簸箕等工具,若居民分类不达标,指导员会重新进行分类。“指导员月薪是2000元,由社区承担,同时社区又投资10万元定做了7个指导员小屋,优化指导员工作环境。”
除了指导员的检查敦促,西后楼社区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如果居民乱扔垃圾,将对其进行惩戒。“我们小区内安装有高清监控,监督居民乱扔垃圾的行为。”王全合介绍,小区有4名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监控小区,如果发现有乱扔垃圾的行为,对居民面部技术处理后,会在社区广场等公共区域大屏幕上进行警示。同时,根据村规民约,如果居民没有分类投放,将对其进行罚款。
据介绍,对于生活习惯一时无法改变的老年人,社区也有专门的应对措施。“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由志愿者定时上门为其服务,对于和子女同住一个小区的老年人,社区要求子女负责老人家庭的垃圾分类工作。”
社区分类指导员王财纯告诉记者,刚开始实行该制度时,还是有少部分人无法接受,但通过多种监督措施,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能按照要求进行分类投放,这让指导员的工作也变得较轻松。
厨余垃圾桶内,没见着一个塑料袋
为了营造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西后楼社区还投资建设了一个1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购买了一辆垃圾清运车。每日垃圾投放时间点一过,便由清运车将7个集中投放点的垃圾桶收集并运输到中转站。中转站实施封闭式管理,等垃圾分类收运车运走垃圾后,还有专人清洗垃圾桶。
上午11时许,记者在该垃圾中转站外部看到了多个等待收运车的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记者随机打开一个厨余垃圾桶看到,里面除了几个应属于“其他垃圾”的海螺壳,其他全部是厨余垃圾,甚至连一个盛放垃圾的塑料袋都没有。
流亭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袁春久介绍,西后楼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做得特别细致,为了彻底实现分类,社区从一开始便要求居民在倒出厨余垃圾后,将塑料袋分类投放到旁边的其他垃圾桶中。“2019年上半年,我们组织辖区各农村社区和商业小区,研究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先行先试,根据本社区的情况,做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流亭街道共有3个社区实施了切实可行的强制垃圾分类措施,居民的分类投放率和准确率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