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省招考委正式发布《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这标志着2020年“新高考”进入实质性落地实施阶段。
此次改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政策点多、涉及面广,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12月16日上午10时,山东省教育厅举行2020年“新高考”实施方案新闻通气会,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张琳,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李霞,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张志刚等出席通气会,通报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2月16日,经省政府同意,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印发了《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一、《实施方案》出台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全面部署,选择上海、浙江进行首批改革试点,2016年又确定山东等4省市扩大试点,这是全面有序、科学审慎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重大步骤,也是对山东的高度信任和重视。2016年和2018年,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了山东改革试点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政策框架。为做好改革政策的落地,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专门工作组,开展专题调研,认真梳理总结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践,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先进改革经验,科学谋划、系统设计我省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20多次座谈会和论证会,期间还得到了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2019年9月下旬,省教育厅邓云锋厅长带队到教育部学生司、考试中心作专题汇报。10月中旬,向教育部学生司报送《实施方案(送审稿)》审核,根据教育部书面意见修改完善。10月下旬,于杰副省长2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和专家论证会,专题研究和充分论证我省考试录取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11月2日,于杰副省长召集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会议,研究通过《实施方案(送审稿)》。11月11日,龚正省长主持省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坚持“四个有利于”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科学选才、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安全稳定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统筹兼顾、平稳过渡、简捷高效、易于实施,深化我省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
坚持“科学公正”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高考综合改革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规范程序、明确步骤、强化保障,建立健全科学选才、促进公平、监管有力、服务高效的高校招生工作机制,提升我省招生考试录取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确保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维护招生工作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
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坚持统筹兼顾。既立足“考试招生育人”长远目标、又着眼考试招生工作实际,既遵照国家政策、又对接省情考情,既做到科学选才、又发挥正确导向。二是落实改革精神。贯彻落实我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聚焦改革要求,着眼政策变化,着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地实施。三是保持平稳过渡。以我省多年高考改革成果为基础,充分考虑考生和社会接受度,能沿用的不再重起炉灶,能小幅调整的不作大的变化,确保改革政策平稳落地。四是注重简捷易行。注重政策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合并录取科类、录取批次,减少环节、规范程序、优化服务,便于社会理解、考生操作和工作实施。五是维护公平公正。合理安排各科目考试时间,科学实施等级考试分数转换,改革志愿填报模式,增加志愿填报数量,保障考生合法权益,维护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三、《实施方案》的四个主要变化
与改革前相比,《实施方案》改革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考试科目和时间
2020年,夏季高考实行“3+3”模式,考试科目包括国家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以及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任选的3科。语文、数学、外语(笔试)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外语(听力)考试实行两次考试,均安排在1月8日上午,外语听力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10日。
实行学业水平“6选3”等级考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优势选择考试科目,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8日上午,主要考虑是避开夏季雷电等恶劣天气,增加了考试机会,有利于降低考试风险,维护考试安全和考生利益。
根据本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统一高考取消了文综/理综考试科目,6月8日上午没有安排考试,这是基于全国高考的统一性采取的临时性措施。目前,全国只有6个试点省份取消了文综/理综考试科目,其余省份仍于6月8日上午组织文综/理综考试。国家将根据改革范围的逐步扩大,统一调整全国高考时间。
(二)成绩构成和分数转换
2020年,高考成绩仍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科使用原始分数,每科满分均为150分;考生自选3科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计入总成绩,转换后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实行等级分数转换,是为解决等级考试选考科目不同、试题不均衡、分数不等值等问题,造成3科考试成绩不能直接相加而采取的制度设计。我们在有关省份试点的基础上改进优化,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则和“一分一段”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和较好的成绩区分度,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三)划线和录取办法
2020年,报考科类分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3类。普通类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特殊类型批和常规批3个批次;艺术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3个批次;体育类分为提前批和常规批2个批次。
普通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划定普通类一段线、二段线。其中,一段线按照普通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二段线按照普通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为考生参与录取的最低控制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按普通类本科计划的1:0.5划定。艺术类继续划定本科、专科文化控制线。其中,本科文化控制线以普通类一段线为基数,按教育部规定的各专业类别的比例划定;专科文化控制线与普通类二段线相同。体育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根据考生综合成绩划定体育类一段线、二段线。其中,体育类一段线,按照体育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1:1.2划定;体育类二段线,按照体育类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和生源情况划定,作为高校录取体育类考生的最低控制线。
(四)志愿设置和填报
2020年,志愿设置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1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普通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60个。改革后,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将增强考生录取专业与兴趣特长的匹配度,避免大量考生因被调剂录取造成不符合专业意愿的状况。
普通类常规批将志愿填报数量设置为96个,是根据我省实际,参考浙江、上海的经验做法,经过多次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综合考虑确定的。主要考虑是:原高考的志愿填报数量为1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内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共72个专业志愿。改革后,以“专业(专业类)+学校”为志愿单位,取消了专业服从调剂,应该适当扩大考生志愿数量,将专业志愿数量设置为96个,与改革前相比相当于增加了4个院校志愿(24个专业志愿)。96个专业志愿是允许填报的最大志愿数量,考生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据高考成绩、专业遴选等情况综合考虑填报,可以填满所有可填志愿,也可只选择填报其中部分志愿。随着改革实施,可参考的数据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估计多数考生不需要全部填满了。
四、推进《实施方案》的四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省招生考试委员会统筹协调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高考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落实各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考试招生机构和招生高校的工作职责,加大组织力度,细化工作方案,强化风险防控和舆情应对,确保2020年高校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平稳落地实施。
(二)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招生考试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考试招生条件保障,高标准建设标准化考点、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综合考虑高中课程改革及选课走班给教师工作量的影响,充分肯定高中教师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三)开展宣传培训。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解读,通过制作“一本宣传册”、拍摄“一部专题片”、开展“一次新闻发布”、组建“一支专家队伍”、组织“一系列专题培训”、搭建“一个联合应答平台”,确保政策宣传的科学性、针对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积极为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四)开展模拟演练。根据工作需要开展2020年高校招生夏季考试和录取工作全员全过程模拟演练,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程序、优化流程,为2020年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