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义瑛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2019-12-15 14:43 来源:爱青岛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作为市委、市政府民生工作部门,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树牢为民情怀,把切实为群众办事、为百姓解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和不懈追求。2019年,该局紧密围绕社会关注的“焦点”、百姓关心的“热点”、服务群众的“堵点”,找准人社改革发展“切入点”,把办事的“窗口”转移到群众的“指尖”,以更智慧、更便捷的人社服务推动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创新建设就业智慧大厅,让就业服务“快速办”“自主办”

  今年3月份,市人社局率先在全省建设“就业智慧大厅”,打造集网上平台、手机应用、自助终端、实体大厅“四位一体”的窗口服务新平台,实现就业登记、社保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三口合一”。一是互动式服务。大厅设置智能引导区,通过智能导航机,以“人机互动”模式将原来的人工引导变为系统导航,使服务对象快速掌握“怎样办”“去哪办”。如求职者可直接查询到用人单位现场招聘会摊位位置和单位注册地百度地图位置。二是自助式服务。大厅设置自助服务区,配置高拍仪、打印机等设备,服务对象可以自助办理网上开户、创业补贴等40项业务。三是快递式服务。通过设立“丰巢式”档案提取设备,用人单位只需在青岛就业网提前预约,即可来大厅“快递式”自助提取档案。智慧大厅启用后,在业务数量增长225%的情况下,窗口日均接待人数较启用前降低40%,大大节省了百姓办事时间。

  首创养老待遇大数据静默认证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养老金领取认证难、集中认证排队等候时间长等堵点痛点问题,市人社局创新作为,攻坚克难,在全国率先建成养老保险大数据认证平台,为退休老职工服务提速度、更提温度。一是打破信息壁垒,整合海量数据资源。以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为契机,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与医疗、民政、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共享,数据总量达10亿多条。二是引入智能算法,构建大数据认证模型。依托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待遇领取人员医保、交通、银行、公安等全方位信息轨迹分析,确定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老年人不用再到服务窗口“跑腿”,真正实现静默认证。截至10月末,全市已认证202.51万人,大数据静默认证率达92.6%。对剩下7.4%无法通过大数据取证的,通过手机App或上门服务等方式完成认证。该创新做法入选山东省群众办事堵点疏解典型案例,被人社部确定为“青岛模式”在全国推广,并入选中央党校政务便民教学案例。

  以互联网思维、平台思维推动人才工作平台建设,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为加速推进“双招双引”攻势,推动“百万人才集聚行动”,人社局以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以“互联网+”思维提升人才引进服务质效。一是强化市场化引才平台。首次在香港、澳门建立引才引智工作站,在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设立7家国内引才工作站。截至10月底,全市共引进集聚35周岁以下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才23.4万人,同比增长6.4%。推动市场化举办首届中国青岛国际人力资源高峰会、第19届“蓝洽会”,吸引一批国际领先项目团队参会,共征集项目对接意向113个,项目落地率100%。二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举办首届中国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吸引100多所国内外高校463个项目参赛,50多个项目确定签约意向。启用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建成全省首家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实现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一键加速”。三是大数据推动建立高效人才服务平台。创建“青岛人社·学历汇”信息采集平台,与腾讯实名认证平台联网,利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推动高校毕业生在青工作实名认证,后续申请人社系统就业创业补贴或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等业务,可不再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实现学历信息全市共享。目前,已累计为5.8万人提供信息服务。推进职称评审和确认业务网上办理,加快推进职称电子证书建设。发布青岛人才政策电子字典,实现人才政策“e本通”。

  创新开展“政策找人”“政策找企”服务,变被动“等申报”为主动“送上门”

  围绕部分服务对象因各种原因未及时申领相关补贴等问题,市人社局深化“流程再造”,依托大数据分析比对,对符合相关政策但未申领补贴的服务对象,主动入企入户或以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主动推送、主动联系,化被动为主动、改申办为免办、变痛点为亮点,提升政策落实水平。先行组织以贫困人口就业补贴、企业稳岗返还等9项政策为“零申请”服务项目,实施三个月以来,主动推送稳岗返还困难企业61户,涉及职工1943人,返还资金589.7万元。其他服务项目将按序评估,逐步推开,着力打造人社服务靓丽新名片。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