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大众日报对山东荣信集团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进行了报道。在这家企业里,一块煤经过输送、加工、转化直至产出清洁燃料、高端材料,整个过程污染得到高效净化和控制,最终连废物也被“吃干榨尽”。
有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就有什么样的“吃干榨尽”能力。以“大象模式”著称的山东经济,“粗放”“偏重”特征十分明显。由于多种原因,山东形成了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低、质量效益差、污染排放重,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之痛”,而煤炭就是其中典型代表。我省是产煤大省,“原煤产量高”一方面说明山东“有”,另一方面说明不够“优”。以“吃干榨尽”思维看煤炭,就要跟一块煤较劲,加快拉长产业链条,将原煤“吃干榨尽”。这样,既减少多次运输中的转损耗,又降低运输成本;既减少安全、生态环境隐患,又节约土地等资源,大幅度提高附加值,让每块煤的价值都能得到升华。
“吃干榨尽”,才能把潜力挖掘到位,把该赚的钱赚到手。荣信集团能够对每块煤“吃干榨尽”,关键在于拉长产业链。产业链的每一步延伸,都意味着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增加,意味着产业结构和发展层次的提高。显而易见,要“吃干榨尽”,就不能走老路,搞低水平循环,而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要有一定的科技力量,少了哪个环节都难以“吃干榨尽”。正如报道指出,他们对一块煤如此“苛刻”的背后,是从煤化到石化的跨界,是一场产业发展的动力变革。
“吃干榨尽”,既是环境问题,也是成本效益问题,说到底是高质量发展问题。拉长产业链,以较少的要素投入,获取较高回报,一家企业如此,一个区域的发展也是如此。实际工作中,有的注重上了什么项目,而投入产出账算得不细,有的喜好拼总量、拼速度,却忽视了质量效益评价。经济发展是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质量效益不高的增长无法持续。
全力冲刺,就要全力“吃干榨尽”,尽可能拉长产业链,把传统产业改造好,把落后产能化解掉,向新的发展方式要质量效益,在“吃干榨尽”中实现产业增效、财税增加、职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