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视角来看,山东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在《201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中,山东有88家企业入围,位居全国首位。把镜头拉近聚焦到山东,在山东“百强企业”的名单里,制造业占比超过七成;在山东A股上市企业中,制造业以四分之三有余的比例独占鳌头。制造业,始终是山东经济发展的脊梁。
过去,山东制造业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上赢得了“制造大省”的称号;未来,山东制造业将依靠高质量发展,开启“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的新阶段。12月4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海信集团,试图以海信为样本,探寻山东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大潮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
自主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全球制造业进入新一轮技术升级周期,创新促进制造业重新洗牌。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创新是牵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精心谋篇布局,引导企业从制造转向创造,加大研发投入,协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山东制造”品牌,制造业向产业链与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稳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要想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装备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状况必须改变。只有拥有自主研发、不断创新的能力,才有可能打破行业垄断,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技术立企”的海信便是最早觉醒的企业之一。
芯片好比是一台电视的心脏,如果没有自主芯片,产品将无法摆脱市场同质化的竞争。2005年,中国首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从而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而无“中国芯”的历史,彻底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地位。
在海信激光电视上市前,受液晶屏技术制约,高端大屏市场被日韩企业垄断,见不到中国品牌的身影。2014年,海信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英寸超短焦激光电视,此后不断迭代升级,仅用五年时间便实现了在高端大屏市场的逆袭。时至今日,国内每卖出两台8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大屏电视中,就有一台是海信激光电视。
从显像管到画质芯片,从黑白电视到液晶电视再到今天的激光电视,海信一直在向行业尖端技术发起冲击,并成功杀出重围。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这与海信“技术立企”的信条不谋而合。海信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坚持技术创新、重视研发投入已经成为企业上下的共识。
创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山东制造”以创新为魂铸就高端品牌,一批填补国际、国内空白,居于领先水平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标志着“山东制造”的品牌价值正在向高端化迈进。
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山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山东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的必然选择。山东省动能转换深入推进,创新动力较足;经济转型升级、产业腾笼换鸟、企业提质增效的动力持续增强。
图像与视频数据处理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是海信转型的动力和信心。基于电视和显示技术的研究积累,海信盯着主业做加法,一步步将产业延伸到海信的智能交通、医疗电子等新兴产业。目前的业务构成中,1/3来自电视,1/3来自白电,还有近1/3来自新开拓的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光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B2B业务。
从消费电子和家电产业起步,海信连续15年中国电视占有率第一,同时稳步迈向高科技产业,在商用多联机、智能交通、光通信等产品领域做到了中国乃至全球第一,拥有了工信部授予的单项制造冠军产品和山东省首批互联网独角兽公司。事实上,以智能交通、精准医疗和光模块等新动能B2B产业,对海信的利润贡献已占据“半壁江山”。
旧引擎加速,以彩电为核心的既有产业通过技术升级形成新的优势;新供给动能强劲,在光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抓住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的有利时机,通过改革创新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是海信给出的答案。
海信只是山东制造业大军中的一个缩影。以海信为例,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传统制造大省主动出击,新旧动能转换布局有序,高质量发展意气风发,山东正快马加鞭踏上“制造强省”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