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官网消息,2019年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巴音塔拉苏木采石场1人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医院就诊期间,反复发烧,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腺鼠疫确诊病例。
患者,男,55岁,曾于2019年11月5日在采石场剥食过野兔,目前,未发现本病例与前2例病例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目前,患者已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医院隔离救治,相关防控措施已落实。密切接触者28名,已就地隔离医学观察,目前无发热等异常表现。此外,2019年11月12日确诊的2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均无发热等异常表现。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鼠疫防控工作,已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有关部门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开展保护性灭鼠灭蚤,加强发热病人管理,强化疫情报告,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和社会健康宣传教育,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强工作指导检查,依法科学防控,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北京积极救治锡林郭勒盟来京的鼠疫患者
据北京市卫健委11月16日晚消息,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两名患者11月12日被确诊为肺鼠疫病例后,北京市组织由权威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治专家组,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并邀请富有经验的专家来京参加会诊。目前,其中一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另一名危重患者14日病情略有好转,今日(11月16日)出现反复、不稳定,病情加重,有关专家已进行会诊,正在进行对症治疗。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已有部分人员相继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其余人员未出现发热等相关异常症状。
专家提示:
一、鼠疫的传染源
主要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蒙古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达乌尔黄鼠、长爪沙鼠、布氏田鼠等。
二、鼠疫的传播途径
鼠疫主要通过病媒生物传播、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在自然疫源地,病媒生物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跳蚤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媒介,寄生在染疫动物的跳蚤感染鼠疫菌后再叮咬人,即可造成人的感染。接触传播是指人在宰杀、剥皮及食肉时接触染疫动物,或接触鼠疫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时,病菌通过皮肤表面伤口或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此外,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病人在呼吸、咳嗽时释放出的病菌可以形成飞沫而短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此时他人吸入时也可造成感染。
三、易感人群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员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机会高于一般人群。
四、临床表现
根据发病部位和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等,其他类型鼠疫如皮肤鼠疫、肠鼠疫、眼鼠疫等型比较少见。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型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五、鼠疫的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做好各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防护最有效的措施。就目前而言,公众无须采取特殊的个人防护措施,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尽量避免去人群拥挤场所,去医疗机构就诊或个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相关症状时要及时佩戴口罩等。
2、若怀疑自己与病例有过接触,可以进行自我观察,持续2周自测体温;或向当地疾控部门主动申报,取得专业指导,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淋巴结疼痛、咯血或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外出旅游时尽量减少和野生动物接触,不逗玩健康状况不明的旱獭,不私自捕猎、剥食、携带疫源动物,同时做好防蚤叮咬措施,通过使用驱避剂,减少躯体暴露,避免被蚤叮咬。
4、野外工作人员,要提高鼠疫防范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鼠疫是可防、可治、可控的,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公众不必过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