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登央视!青岛农村娃把家乡小吃做成全国特色

2019-11-12 08:13 来源:青岛新闻网

  近日,青岛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联合推出“攻势助力民企发展”系列活动,助力民企打通“最后一公里”。即日起,青岛新闻网记者将带你一起走进青岛民企的故事。

  生为崂山人,偏爱海凉粉,长大做成“全国粉”。

  在青岛崂山沙子沟,有位叫刘超中的民营企业家,他把村儿里家家会做的海凉粉,发展成了畅销全国的青岛特色小吃,曾被央视《致富经》和《生财有道》两度报道。

  如今,赴深圳考察学习归来、即将结束市金融办挂职的刘超中,正准备给他的凉粉实业嫁接上金融资本的翅膀,用上市解决实体私企的融资难题。

  家乡的粉为啥不能走出去?

  生在崂山下,和很多老青岛人一样,刘超中从小就爱吃海凉粉。

  2007年,南方的朋友来爬崂山,头一次吃到海凉粉后随口说:“这种凉粉南方没有卖的,你给我包装几盒子,我拿回去给朋友尝尝吧。”

  “这粉带不走,不好拿,也放不了几天。”刘超中赶忙解释。

  家乡的粉外地人爱吃,为啥不能卖出去呢?这么好的东西,不该只属于青岛,得让全国各地的人吃到。

  没几个月,刘超中注册成立青岛源海底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带上女朋友冯晓丛做起了海凉粉。

  卖了婚房卖凉粉

  刘超中原是建筑公司的潜力股,冯晓丛是媒体记者,两人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却要辞职卖凉粉,多少有些北大学生卖猪肉的意思,家里人实在想不通。

  除了亲朋好友的不支持,很快,现实又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第一批海凉粉卖出去,就被大批退货。

  保质期太短,粉里有海藻渣……这些青岛人司空见惯的事儿,外地人可不买账。

  当初凑启动金就费了不少事,如今亏了,钱去哪儿找?

  收手不干?不少人这样劝刘超中和冯晓丛。

  “谁创业还不经历点儿风雨?这点儿小事儿就能吓倒?”小两口一合计,卖了婚房,接着干!

  拿着婚房的钱,两人通过当地政府找到中国海洋研究所李敬博士,经过一年多研究,成功研制出可以在常温下存放3到8个月的海凉粉,传统手工制作留下的海藻渣问题也解决了。新制的海凉粉干净卫生,广开销路,五六年后销量过亿。

  如今,夫妻俩根据年轻人的喜好,不断创新产品,研制出琼脂条、海藻空心胶囊、各种口味的海藻冻。

  源海底的牌子,也在各地响亮起来。先后获评青岛十大旅游特色商品、青岛名牌、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青岛食品安全健康品牌、山东省消费者最信赖的品牌等荣誉称号。

  “企业创新只改产品行吗?得变价值观”

  尽管奖项一个接一个地拿,销量也不错,对刘超中对自给儿的企业可不太满意。

  “想让全国各个地方的人都能爱上咱青岛的海凉粉,这得扩大规模,可惜资金不够。”

  融资难,这是刘超中的头疼事儿,也是中小型民企的普遍难题。

  怎么办?干等政策扶持?维持现状不再扩产?

  刘超中的策略是:转变价值观。

  在青岛市工商联的帮助下,去年他去深圳体悟学习,如今在青岛市金融办挂职。

  走出去才能看得清,看得清才能会学习,会学习才能发展好。刘朝中感叹:“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只创新产品可不行,关键是价值观。只有从观念上创新了,才有可能突破瓶颈,方能有前途。”

  以前,他认为金融和实体产业互不相干,如今了解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看了深圳人在资金运用上的敢融敢投,熟悉了资金运作流程。刘超中正计划在澳洲上市。

  他说:上市,让供应商等持股,可以把企业变成大伙的企业。而只有企业盈利人人分羹,让更多供应商、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大伙才能真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企业永葆活力。

相关新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