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天,青岛迈开向深圳全面对标的脚步,目前已有两批300多名青岛干部先后到深圳企业体悟实训。在国家战略层面同框的两座城市,在不断“走亲戚”的过程中,合作也越来越深入。在这个记者节,青岛广电《青岛新闻》《蓝睛对话》主持人、记者杨静静,讲述了她的深圳采访故事。
今年9月12号,中秋节的前一天,当无数人纷纷踏上回家路的时候,我和同事们又一次飞到了深圳。这一天,第二批150名在深圳实训的青岛干部,没有回家,而是邀请了上百位深圳企业家,举行以“青深月共圆”为主题的联谊座谈会。
会上,一位深圳企业家在致辞时说:“来的路上我还问咱们的干部,过节你们不回家吗?他们说明天有什么工作、后天有什么工作、大后天还有什么工作……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在场的企业家应该给青岛干部的这种精神鼓鼓掌。”
全场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看到不少实训干部的笑容里噙着泪花。
那一刻红了的眼眶,是对深圳企业家的感谢,感谢“你懂我”,是相信这一次“相会”在深圳企业家心中留下的温暖,会在未来释放更多的能量。那一刻红了的眼眶,也是因为两千公里外的家人——比如那天,实训干部吴晓磊和丈夫视频通话时看到女儿在喝中药,一位母亲的心呐,瞬间揪紧了。没想到十岁的女儿一本正经地回答她“妈妈,我在喝可乐呢。”而她的丈夫,依旧是淡然又坚定地说:“家里有我,一切放心。”
那场座谈联谊会,我是主持人,倡议全场的实训干部们高喊三遍“家里有我,一切放心,”大家都很配合,也越喊越坚定。这句话,是对思念的安慰,更是一种宣誓——未来,青岛这个“家”如何发展?实训干部们要扛起的责任,正是这句“家里有我,一切放心!”
青岛干部们的精神感动了深圳企业家,而我们报道团队的“中秋时刻表”也打动了大家。联谊会当天,从下午到深夜,会场内我们主持活动、拍摄现场,会场外还有4位记者不间断采访了近40位深圳企业家。等同事们都回到酒店的时候,时针刚好跳到了零点,我们成为第一拨迎来中秋节的人。但对于我们来说,与时间的赛跑才刚刚开始。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较为复杂,团队一夜无眠、争分夺秒。
早晨7点09分,公众号“回澜听涛”率先发出了深度报道;
8点,蓝睛APP推出了第一批十位深圳企业家的采访视频;
8点30分,报道团队又开始了新一天的采访拍摄。
在中秋节的一整个白天滚动播发相关新闻后,当晚的黄金时段,《青岛新闻》、《今日》、《蓝睛对话》等栏目重磅推出了专题报道和人物专访。
两天一夜高强度的“连轴转”,换来了融媒体时代全景式、多方位、立体化的新闻产品;我们以这一系列的新闻产品,连接起黄海之滨的青岛和深圳湾畔的“鹏城”。
这也是我们送给在深圳的青岛人和关心他们的人,一份诚挚的节日祝福。而对于我们来说,“讲好青岛故事,传播青岛声音”就是使命,能够不辱使命——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中秋节当晚,当我们走下飞机舷梯,又回到青岛这个“家”,当我们望着天边那一轮中秋明月,想起了远在深圳、刚刚道别的150名实训干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们的心中坚定地回响起这句话——“家里有我,一切放心。”
2019年3月,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率先在深圳成立驻深圳记者站,并派王励、国世玺两名记者驻站。除了固定的驻站,已先后派出7批次记者前往深圳,采访报道深圳经验和实训故事。
就在今年11月7日,100位青岛企业家与100位深圳企业家在深圳成功“结盟”,成立了“青深企业家联谊会”。在新一轮的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中,青岛与深圳开启两地合作的新未来。
我们也期待着青岛广电记者,带来更多更精彩的新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