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网友反映,一些流感疫苗接种点出现疫苗短缺情况。事实是否如此呢?
30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流感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在3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贺青华先为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据统计,2019-2020年流行季,全国流感疫苗计划供应约2800万剂次,比2018-2019年流行季实际使用量翻了一番。
同时,疫苗生产批签发加速推进。国家卫健委积极协调国家药监局加快疫苗检测,首批通过批签发疫苗较去年提前近1个月,目前,批签发量已超过2000万剂次。
此外,疫苗供应和接种也在有序推进。根据中国流感疫情历年流行规律和疫苗分批生产上市的情况,确定疫苗接种按照由北向南逐步推进的原则,优先确保流感防控重点人群接种。
目前,已供应各地1700多万剂次,是去年同期供应量的3倍。各地流感接种工作正有序进行,累计接种量超过800万剂次,是去年同期的2倍。
贺青华强调,国家卫健委也关注到部分媒体及网民反映近期部分地方的预防接种点出现流感疫苗供应紧张的情况。
经积极核实,疫苗供应紧张并非由疫苗总体供应不足引起,而是今年流感疫苗较往年提前1个月上市,部分群众认为越早打越好,扎堆到预防接种点要求提前接种,但是疫苗是分批次供应上市,且按照流感流行规律由北向南有序供应,导致部分预防接种点出现了供应紧张的情况。
“通过各地加大宣传、做好预约登记等措施,相关情况正在逐步缓解。”贺青华说。
另据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透露,正在上市审批中的流感新药——一种鼻喷疫苗,预计12月份上市。
众所周知,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重要的手段。那么如何保障疫苗以及相关药品的供应呢?
贺青华表示,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继续做好流感疫苗供应和使用。加强与国家药监局沟通,加快推动剩余的流感疫苗审批上市。加强与工信部和疫苗生产企业协调,加快推动疫苗配送。
国家卫健委已启动全国流感疫苗供应、接种和流感疫情情况动态监测周报制度,通过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估研判,确保各地有效调配疫苗的采购和使用,切实保障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此外,日前,国家卫健委还发布了《2019-2020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其中也明确要通过对流感疫苗需求、生产、供应及接种等情况全流程分析,实现对流感疫苗动态调配,避免接种点疫苗短缺现象发生。
《方案》还提到,要发布防治流感常用中西医药品目录,组织医疗卫生机构提前采购,通过全国短缺药品信息直报系统,加强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一旦出现供应紧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医疗机构药品供应。
冯子健介绍说,现在是流感非流行季节,流感活动比较弱,预计到12月以后,才逐步进入到流感的高峰季节。
“12月、1月是我们既往观察到的、我们国家特别北方地区流感高峰季节的主要时间段。”他表示。
不过冯子健强调,在新的流感季节到来之前,现在还不知道流行强度会有多高,哪个流感的亚型会占主导地位,病毒的毒力、致病力难以预判。
“我们会密切观察,及时向专业同行、向公众披露流感流行强度的监测信息。”冯子健说。
流感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通常干咳),头痛、咽痛、肌肉和关节痛。
多数人表现为轻症,通常在一周内自愈。但是流感也可导致部分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发生重症,甚至死亡。
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高。
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活动中接触流感患者的机会较多,因而感染流感病毒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包括:勤洗手、注意呼吸道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开窗通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在流感流行季节,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原则上,6月龄及以上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并且没有禁忌证的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推荐以下重点人群优先接种:6月龄-5岁的儿童;60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建议个人在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对流行季节前未接种的对象,整个流行季也可接种。
疫苗接种后保护作用可以维持6-8个月,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并且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