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去世 享年95岁

2019-10-19 08:43 来源:财新网

  据瑞典当地媒体报道,著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Göran Malmqvist)于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7日去世,享年95岁。

  马悦然1924年生,斯德哥尔摩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瑞典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与欧洲学院创办院士。连任两届欧洲汉学学会会长。马悦然1985年当选瑞典学院院士,是诺贝尔奖评委中惟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从事中文与文学翻译近半个世纪。曾翻译过《西游记》《水浒传》《辛弃疾词》等中国古典著作,亦翻译了高行健、沈从文等当代中文作品,致力于提升中国文学在国际的地位。他译成瑞典文的中国文学上古、中古、近代、现代与当代的著作总计五十册,同时也是现代瑞典语著名诗人的英文翻译者。马悦然在汉学研究方面著作多半有关中国方言学:上古、中古和现代的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诗律学与中国文学,尤其着重于诗歌历史的发展。中文著作包括《俳句一百首》《另一种乡愁》等。

  马悦然最钦佩的中国作家是中国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1987年就将《边城》翻译为瑞典文出版。1998年沈从文去世,让马悦然特别惋惜,他多次公开表示,当年如果沈从文健在,一定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甚至为此多年力争,希望说服诺奖评委会能颁奖给已故去的作家。

  在当世中国作家里,马悦然最欣赏莫言、李锐、曹乃谦。他们的小说,从题材到语言,都带着北方土地的浓烈气息。尤其曹乃谦,整个语言体系就是彻彻底底把雁北农村的方言搬上了纸面。马悦然2004年翻译他的《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温家窑风景》时,几乎每天一封邮件问书中各种词句的含义,单单来往书信后来结集成了《温家窑风景三地书》。可以说,是马悦然把曹乃谦领进了世界文学——用马悦然常说的话,“世界文学就是翻译”。

  2012年10月,马悦然就曾在上海复旦大学的讲座中提出“世界文学就是翻译”的观点,认为好的翻译是促进文学作品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马悦然在讲座中提及,当前全球化发展趋势已从经济、社会向文学领域蔓延,但2004年至2007年对瑞典文学作品的数量分析显示,74%的作品来自英文作品,仅有不到1%的作品来自亚洲及非洲语言作品,英语作品的文化区位优势依然显著。

  在马悦然看来,中文与瑞典语在词音、抑扬结构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将他喜欢的中文作品翻译成瑞典语,让瑞典朋友能够欣赏中国文学的魅力,是他翻译的主要动力。

  一些文学评论家常认为马悦然是出色的文学评论家,但他表示自己是语言学家,也是翻译家,在文学评论方面并无造诣。他认为自己入选瑞典学院院士,主要也是因为他对文学翻译方面的贡献。

  他强调,优秀的翻译家有两方面的责任:“他的作品首先应该对得起原文作者,其次也应对得起读者。翻译家不应该是一个创造者,而应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匠人,在翻译的过程中什么都不能加,也什么都不能删掉。”

  提到自己翻译中文诗歌的经验时,马悦然表示,翻译时他会注意原文的形式和节奏,但翻译家也无法把中国传统的绝句和律诗翻译成完美的英文,原因在于外文并没有固定的音调变化,所以中国诗的平仄对比无法翻译;古汉语是单音节,每行的停顿有一定位置,这点在中外文字中有明显的区别;律诗中常有非常精美的对偶句,也无法译成外文。但他同时表示,宋元时期的词和散曲比较容易翻译,其长短句节奏明快,比较容易模仿。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