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年轻一代的炒鞋、炒盲盒风靡网络,“大学生炒鞋月入百万”,“炒盲盒最高溢价40倍”一度高居各大平台热门搜索榜首。
甚至有段子表示:炒房是70后的狂欢,炒股是80后的疯狂,炒币是90后的荒诞,炒鞋是00后的盛宴,00后炒鞋不久,10后开始炒盲盒......
而在大家惊讶于“炒鞋”的巨大利润,沉迷于买卖盲盒的乐趣之时,另一个暴利行业悄然进入了大家的视野:炒裙子。
一条裙子的价格真的可以炒上天?究竟又是一个什么奇幻故事?
Lo圈和Lo裙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lo圈”是什么意思。
“LO圈”,就是指“lolita圈”,指由喜欢穿着洛丽塔风格服装的人所聚集而成一个圈子。
需要注意的是,“lo”和“cosplay”不一样,它不是一种角色扮演,而是一种服装风格。穿lolita服装是展现自我、凸显个人爱好的个性表现,其服装可以和汉服一样,作为日常穿着。
lo裙的意思是Lolita风格的裙子,以哥特风格、甜美风格和复古风格为基础的服饰。lolita服饰通常在“洋娃娃般精致”的具有花边、蕾丝、绑带或蝴蝶结为特点的服饰在基础上进行设计,以诠释某一主题。
Lolita洋装的风格起源于欧洲维多利亚时代的女童服装和洛可可时期的精细服装,受西方哥特与朋克次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由于这种打扮与著名小说《洛丽塔》的女主角的打扮相似,因此称为萝莉风格。
后来,Lolita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日本人将Lolita视为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穿Lolita裙子的女孩叫“Lo娘”,相应的男孩叫“Lo汉”或“Lo爹”。如今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群热爱Lolita风格的女孩。
近两年,随着抖音把Lo圈带火之后,喜欢Lolita风格的中国女孩也越来越多。
Lo裙本来就不便宜,鄙视链严重
据悉,正版的Lo裙子本来价格就不菲。
因为Lo裙复杂的工艺、圈子小众、出货量小、出货时间长,普遍国牌原创Lo裙价位大概在500~1000元左右,日牌Lo裙价位相对较高,普遍上千元,更高的也有上万元。而经过二手转卖之后,价格则更高了,因而“炒裙子”开始兴起。
此外,在Lo圈里,有一条鄙视链:买日牌的人看不起买国牌的,买高价的人看不起买便宜的。买白菜款的Lo娘是鄙视链的底层,被称为“白菜鬼”,更不用提买“山寨”的。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段视频很火,说成都的一个女孩被当街辱骂,只因穿了一件山寨的lo裙子,撞上了另外两个穿Lo裙子的女孩。她们毫不客气地教她“做人”,说她穿的是山寨版,穿山寨出来是要挨骂的。
炒裙子也能赚钱?有半年赚三倍,也有爆炒至11万
炒裙子有多赚钱?
雪球上有个名为“老萝梨”根据自己在lolita圈的炒裙经历,写下一篇炒裙实录。她自爆在入手lolita圈著名的baby兔熊系列配饰包后,其半年价格翻了三倍!赚了一大笔钱。
最被Lo圈津津乐道的一条裙子,是日牌BABY曾出的一款名为“中村十字”的裙子。该裙子在2015年第一次售卖后,曾刮起一股火爆风潮,瞬间成为爆款,但因为出货量稀少,该裙子曾被拍卖出11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因为太火爆,“中村十字”最终经历了两轮的再贩。饺紫抢猫在第二次再贩入手“中村十字”时,已降价至4000余元。如今在闲鱼等平台上,“中村十字”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
据说一个原价不到900的lolita配饰包,现在已经炒到1.5w以上了。有网友爆料,她闺蜜1.8W入手的裙子,不到两个月,价格就翻了近两倍,简直比炒股还赚……
曾经有网友总结了Lo裙的“投资”策略。
首先是新裙贩售。事实上,炒新裙子和风投非常相似。这位网友就翻过一次车,1700买的裙子,1200卖出去的。如果你想贩售新裙,你需要对Lo圈审美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你还需要看看店家的销售量和舆论,从中找出规律。
二是卖旧裙子。这是最常规的操作,也就是说,当裙子再贩时入手,它的优点是可以清楚地知道裙子此前的官方贩售情况以及关闭贩售后的价格趋势。
第三种是绝版部分,也称为绝版股份。比如,著名日牌Baby出品的兔熊(配饰包),原价不到900,现在已经炒到1.5w以上了。
行业专家:投机行为,不可能“一夜暴富”
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宋清辉表示,“炒裙子”现象闯入大众视野,背后的原因仍是资本疯狂炒作所致。
“炒作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炒裙子跟炒鞋、炒核桃,甚至藏獒等都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不菲的收益,但无论炒什么、怎么炒,都是市场投机行为,伴随着高风险。等到泡沫退去,就能够看到真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宋清辉也劝跃跃欲试准备尝试的人三思,“炒裙子、炒鞋纯粹是一种投机行为,没有任何‘一夜暴富’的可能。当前,炒裙子、炒鞋市场泡沫巨大,风险系数很高。在时尚风向和市场审美不断变化的当下,预计很快就会破裂。被裙子、球鞋‘套牢’者,或将欲哭无泪。”
历史学家赫拉利在畅销书《人类简史》中指出——
我们智人得以生存发展至今,很重要的一点,是“会讲故事”并“相信故事”。信则有,不信则无,世间很多事都是如此。相信的人越多,参与的人越多,事情就能搞得越大。
用这个观点解释“炒货”,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