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种冬枣 十年耕耘获丰收

2019-10-07 21:35 来源:爱青岛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农民们迎来了丰收季。在城阳区上马街道兰家庄社区,张玉叶一家种植的60亩冬枣喜获丰收,接下来我们就到她的枣园里去看看。

  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的这片枣园里,又大又圆的枣子一串串挂满枝头,不少游客专程赶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丰收的喜悦。

  张玉叶种的这60亩大枣,品种来自冬枣之乡滨州沾化。沾化是张玉叶的老家,2002年嫁到城阳后,她就想能不能把沾化冬枣移植到这里呢?可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就遭到了丈夫的反对。

  张玉叶的丈夫李同武:“因为当时主要是农业种庄稼为主,一是转行时间太长了,得三到四年的过渡期。”

  架不住妻子一直坚持,最终,丈夫同意了张玉叶的想法。说干就干,承包土地,选定品种,栽植树苗……2008年,800棵沾化冬枣树苗终于种在了上马的土地上。

  城阳区上马街道兰家庄有机冬枣园负责人张玉叶:“试种的时候情况不是很乐观,因为那个苗成活率比较低,毕竟它从沾化过来,也有个水土不服,反正就是栽一批死一批这么个情况,然后第二年的春天再补种。”

  由于是首次引进种植,张玉叶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城阳的气候、光照、水质等都和沾化有很大差异,再加上技术不成熟,2013年,挂果后的冬枣还没等到采摘,就全部落果,让张玉叶夫妻俩心疼不已。

  张玉叶:“全部落地,那么一片好的果子,那个时候的心情真是说不出来的难受。”

  面对挫折,张玉叶没有放弃。为了便于管理,她把家搬到了果园里,每天修葺果树、施肥浇水,还请来沾化冬枣研究院的专家提供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张玉叶终于收获了第一批冬枣。

  张玉叶:“第一批成熟的情况挂果量没有现在的多,那个时候树也小,但是口感特别地好,可以说不亚于当时的沾化冬枣。”

  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大枣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到2017年,这片占地60亩的冬枣园,亩产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斤。

  张玉叶:“就跟葡萄似的,一串一串的,一片红,当时那个心情就特别地喜悦,天天采摘的人特别地多。”

  现在,张玉叶不但发展起了冬枣采摘游,还通过电商平台,把自家出产的冬枣卖向了全国各地。

  张玉叶:“后期把风雨棚给弄起来,这样上市就可以早一些,后期的天气我们也不怕了,采摘期可以长一些,这样就可以达到我们更高的经济收益,再一个我们现在只有沾冬一号,有一号就会有二号啊,还有个沾冬二号,那一个我们也想慢慢引进,来培育一下,让广大的市民朋友在吃的过程当中,更多一份选择。”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