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马上就要迎来祖国的70华诞,最近这段时间,社会各界都再用不同的形式庆祝,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70年的生活里,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远的不说,就说咱青岛人的生活吧,那变化可以说是跨越式的!)是呀,这种变化,老百姓可是实实在在的见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青岛市人民生活从贫困到实现小康,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青岛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19元,比1949年增长711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817元,比1949年增长35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20元,比1949年增长495倍。70年来,青岛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而老百姓可是实实在在的见证者。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岛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各行各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直至改革开放前,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虽然得到初步改善,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奋力争取温饱的阶段。青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144元增加到1978年的336元,增长了1.3倍。1979-199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铺开,城乡居民收入较改革开放前期有了明显提高。1991年青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1978年增长了4.5倍,达到1856元,年均增长14.0%;而到了1992-2012年,岛城人民的生活真正实现了小康生活。
从2013-2018年,青岛人民迈向基本富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实施,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深入推进,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另外,值得骄傲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居民收入来源趋向多元化。
国以粮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除了居民收入,消费发生很大变化以外,粮食生产和价格消费,这70年来,岛城居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咱们继续往下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青岛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日益增强,不断跨越新台阶。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岛粮食生产成就报告显示,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为310.1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3.3倍,年均增长2.1%。数据虽然好看,而吃的怎么样,有什么变化,还得听听老百姓是怎么说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岛粮食种植面积经历了一个前减后稳的过程。受2004年免除农业税和粮食直补政策影响,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步回升,保持在400千公顷以上,粮食作物始终占据全市农作物的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价水平的运行轨迹,反映出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岛市居民消费价格改革成就报告显示:2018年与1950年相比,青岛消费市场物价总水平累计上涨了10.5倍,年均涨幅为3.5%。其中,食品类价格累计上涨了16.7倍,年均涨幅为4.2%;服务类价格上涨了18.9倍,年均涨幅为4.4%。
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也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告显示,青岛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53年的153元增加到2018年的32890元,增长了214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09元增加到2018年的13885元,增长了126.4倍。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