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砥砺奋进70年 文化和旅游让生活更美好

2019-09-24 17:56 来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9月23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省直部门系列主题发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张明池、孙树娥出席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工作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七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文化和旅游事业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如同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令人欢欣鼓舞。2018年,全省公共图书馆达到154个,文化馆157个,美术馆55个,艺术表演场馆106个,各类博物馆541个;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总人数8.6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892.4亿元。“好客山东”品牌在海内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全省艺术精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目前,全省共设立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05个、从业人员5539人,现有戏曲剧种28个。

  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选题立项、剧目加工、演出奖励、文艺评价、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对剧目进行“全链条”扶持引导,形成了文艺创作“山东模式”,每年新创作完成大戏几十部、小戏百余部,一大批新作品、新人才不断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艺创作勇攀高峰,屡创佳作。先后创作推出了民族歌剧《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舞剧《红高粱》、京剧《瑞蚨祥》《项羽》、杂技剧《聊斋遗梦》等精品剧节目,其中《沂蒙山》被誉为山东舞台艺术的新高峰,具备了打造中国最棒歌剧的基础。

  20个剧目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民族歌剧《沂蒙山》

  7个剧目获文华大奖

  歌剧《马向阳下乡记》

   3个杂技节目获“金小丑”奖

  杂技《车技》

   22人次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其中2人获“二度梅”

  山东省京剧院刘建杰演出剧目:京剧《瑞蚨祥》

  全省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推动下,全省基本建成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服务方式持续创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工程扎实推进。

  目前,全省共有154个公共图书馆,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76个、二级馆42个、三级馆3个,从业人员2843人;全省共有157个文化馆,其中国家一级文化馆70个、二级馆37个、三级馆7个,从业人员2950人。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建成数量和等级标准均居全国前列。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基本建成尼山书院,共计150个。

  枣庄市图书馆苗庄镇文化站分馆

  全省182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到99.3%,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建成率达到97.5%。全省共建成城市社区儒学讲堂1600余个,开展活动10500余场次,参与群众86万余人次;已建成乡村儒学讲堂2.2万个,开展活动11万余场次,参与群众267万余人次,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

  大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全省共建成旅游集散中心43处,旅游咨询中心286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精神,大力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厕所数量居全国前列。

  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一批珍贵、濒危、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有效抢救和保护,名录体系和传承机制不断健全,生产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和数据库建设不断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目前全省共普查各类非遗线索120多万条,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8个,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751项,市级名录3490项,县级名录10544项;现有国家级传承人94名,省级传承人447名,市级传承人2312名,县级传承人6717名,全省有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即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曹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成果展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共有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8个。

  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

  全省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年营业收入1572亿元,利税146亿元,从业人员350余万人。先后举办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交易额均突破400亿元,山东非遗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全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市场主体不断孕育和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文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青岛崂山风景区(图/纪春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1834.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120亿元,占比从3.32%提升到了4.29%,年均增长15%以上,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旅游消费总额从2013年的5000亿元增长到2018年1万亿元,实现翻番。

  尼山圣境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网吧5323家,KTV等娱乐场所3607家,艺术品经营单位1401家;旅行社2565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229家;5A级景区11家,4A级景区222家,3A级以下旅游景区1048家。五星级饭店34家,四星级饭店151家,三星级饭店391家,文化主题饭店25家(金星级文化主题饭店15家,银星级文化主题饭店10家)。评选出省级五星级精品民宿8家,四星级精品民宿39家。

  第三届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幕式

  文化消费促进行动越办越好。从2017年开始,创新举办了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迄今已连续举办三届,对文化消费拉动效果明显,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成为全国开展范围最大、企业参与最多、消费者分布最广、平台模式最新的文化消费促进行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华诞之际,为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激发群众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省文化和旅游厅特推出“山东人游山东”活动,并开展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

  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骄人成绩

  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大运河(山东段)文化带、泰山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重大成绩。

  自1990年设立“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我省已有19次、共22个项目入选,获评数量约占全国1/15。获评次数、入选数量和连续入选年数均在全国名列前茅。2008年至2013年,我省连续六次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山东博物馆

  截至2018年底,山东省各级、各类、各所有制博物馆541家,总量居全国第一。486家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占博物馆总数的90%,博物馆社会公益属性进一步彰显。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我省共有馆藏文物558万件,居全国第三位,其中一、二、三级国家珍贵文物18.5万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硕果累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鲁国故城

  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由97处增加到192处;省政府两次公布省级文保单位,由606处增加到1711处,总数居全国首位。

  京杭运河聊城段

  大运河山东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申遗成功,继泰山、齐长城、三孔之后,成为我省的第4处世界文化遗产。

  实施了乡村记忆工程、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进一步提高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全省文化和旅游对外合作交流不断深化

  积极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

  目前,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文化交流关系,省直及各市艺术院团平均每年赴国外、境外举办演出、美展、非遗展1000余场,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最活跃的省份之一。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对外文化和旅游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台,健全宣传营销体系,山东文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着力打好“孔子牌”,形成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书屋等平台,推动齐鲁文化既在“器物”层面走出去,又在价值层面走出去。

  与文化和旅游部合作共建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奠基仪式。

  “好客山东”品牌宣传推介

  大力实施“好客山东”品牌宣传推介,推进实施孔子旅游大使计划,在我省海外重点客源市场发展孔子旅游大使、专家、使者2900余名。

  2018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513.1万人次,增长3.8%;入境游客消费33.6亿美元,同比增长6.0%。随着文旅融合向深度拓展,入境游客在领略齐鲁美景的同时,也对齐鲁文化有了深刻体验。

平台集群 : 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 - 爱青岛手机客户端 - 爱青岛新媒体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