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高铁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黑乎乎的“闷罐子车”,到银光闪闪的“复兴号”;从时速五六十公里的“爬行”,到时速350公里的“贴地飞行”……铁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新中国7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今天要带您认识的这位共和国同龄人王庆祥,正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王庆祥是小区里有名的京剧票友,退休后,在老年大学学习京剧的他,总喜欢在院子里唱上两嗓子。唱戏、养花、喂鱼,是王庆祥退休生活的主要内容。而退休前的王庆祥,当了一辈子的铁路人。
1965年,16岁的王庆祥初中毕业,考入济南铁路职业学校,学习车辆专业。四年的学习生活特别丰富,从维修火车到设计锅炉样样不落。
参加工作后,王庆祥每天面对的是老式的蒸汽机车,牵引动力多为国外淘汰的机车,车龄老、性能差、功率小,从青岛到济南393公里,需要开上12个小时。
王庆祥说,当时的蒸汽机车时速只有四五十公里,由于机车靠烧煤获得动力,机车司机还被戏称为“掏炭工”。而王庆祥所在的机车维修岗位,工作起来更是又脏又累。
每到夏天,对维修工们来说更加难熬,天气热,锅炉更热,维修工们身上汗水混着煤渣,每天的工作中,整个人就像从泥水里捞出来的。
1966年,我国研制的“东方红”型内燃机车开始批量生产,和蒸汽机车比,内燃机车更加干净、节能,速度也更快。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内燃机车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车,而这时的王庆祥也已结婚生子,并被调至青岛站,在铁路装卸部门工作。
因为肯吃苦、有文化,王庆祥从一线维修工,成长为一名材料管理员。新工作的出差机会特别多,这让王庆祥有了更多机会乘坐火车。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王庆祥一年年见证者中国铁路事业的突飞猛进。2007年4月,中国铁路在第六次大提速后开始开行行“和谐号”动车组,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9年,王庆祥退休。尽管离开了工作一线,但他对铁路事业关注一点也没减少。去年,16组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王庆祥立刻买了票,亲身体验了一番。
王庆祥说,70年来,中国铁路从时速50公里到350公里,从“手比眼看、高声呼唤”到全自动系统控制,中国铁路越来越先进,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作为一名铁路人,自己感到格外自豪。
【视频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